文章阅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那些事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韩熙载夜宴图》第一段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五代时期大画家顾闳中的作品。这幅画从表达主题思想到绘画的艺术技巧,都显示了我国人物画高度的成就。
这幅杰作创作于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后主(李煜)时期(961—975),距离现在已经将近千年的历史。

大家知道,在我国历史上,五代的五十几年,是一个干戈扰攘、战乱不息的时期。

尽 管如此,各地爱好艺术的风气并没有因战乱而陷于停顿,因为当时战争是局部的,这一国里有战争,那一国里却太平无事,何况在继承唐代之后,绘画作家很多,实 力非常雄厚,特别是人物画作家,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韩熙载夜宴图》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第二段 自 937年建国,地方富庶,经济生活又比较安定,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相应地文化艺术也就发达起来,又因开封、西安许多地区不安定,中原的许多画家都逃到金 陵来,由此金陵便形成了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出现了不少有才能的画家,《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的作家顾闳中,江南人,是李后主时期画院的待诏(最高的画官)。据《宣和画谱》记载,他的作品,宋徽宗的御府只收藏了5件,《韩熙载夜宴图》是其中之一。从·但据另外的书记载,《夜宴图》还另有几个摹本流传世间。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本是原作真本,也是体现顾闳中高超绘画水平的代表作品。

这幅画的主题是描写南唐的中书舍人韩熙载在做官时期,平常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一段故事。

《韩熙载夜宴图》第三段 我们欣赏这幅画,对于画里的主人公——韩熙载的身世,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欣赏起来就更有兴趣。但是,关于这个人,历代画史上记载很多,说法也不一样。

韩熙载,山东人,后唐时期(朱全忠的朝代)即中了进士。他父亲在后唐做官,后因争权被杀,韩熙载在山东站不住脚,辗转逃到了金陵(南京)。南唐的主子李,对他不加重用,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养成了放浪形骸、耽酒声色的生活习惯。李即位,迁中书舍人,据说曾做过太子师(教过李后主)。李后主赏识他的才学,曾想提拔他做宰相,但由于他是从北方逃去的,被当地的大官僚排挤,又不得志,不能发挥才能。

韩熙载才学渊博,身体魁梧,美须髯,通音乐文学,从画中描写的丰姿,便可以看出来,又因郁郁不得志,面部表情流露出双眉深锁的样子,画家把一个富有才华而又不得志的人物的内心都刻画出来了。

《韩熙载夜宴图》第四段 艺伎不少↑

据原画班惟志题跋“……嗣主颇疑北人,多以死之,且惧,遂放意杯酒间,竭其财致妓乐,殆百数以自污……”这样一说,他家中养着近百名乐伎,也是另有原因了。

韩熙载的浪漫生活出了名,被李后主知道了,“后主每欲相之,闻其猱杂即罢”。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也就是说,李后主老想自己亲自去看看他这样浪漫的生活,又不好意思去,就派了画家顾闳中暗地里去到韩熙载家,把他大宴宾客、狂歌醉舞的瞬间形象画出来,看了画,就如同身临其境了。

后来,李煜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免去了韩熙载侍郎的官,降为左庶子,这个命令下达之后,韩熙载失去生活上的保障,当然,这种奢华的生活维持不下去了,于是他立刻遣散了百十个乐伎,雇了一辆小车,一个人走上荒凉的路程。然而,意想不到,后主知道了这种可怜的情景,又不让他走了,恢复了他的官职。没有几天,百十个乐伎又都回来了,每当华灯初上,狂歌醉舞、觥筹交错的浪漫生活又和往前一样了。李煜听说这种情形叹曰:“孤不得熙载为相矣!”这一叹息很可能包含着惋惜。可以看出,李煜一直没有放弃让熙载为相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到,后来看到韩熙载真的颓废了,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韩熙载夜宴图》第五段 970年,韩熙载死在他的金陵宅第(907—970,活了63岁),后主哭之恸 ! 死后谥韩熙载为韩文公。这个戏剧性的故事,就这样完结。

根据美术史料记载,画家顾闳中之所以要画这幅画,是受了李后主的派遣(自然,画家也乐意描写这个题材)。从这种记载中,可以想象,顾闳中绝不能支上画架子,在韩熙载的客厅里“写生”,而是经过了仔细地观察,细致地记忆,把形象从脑子里带回家,然后,全凭着他过去几十年锻炼的创作经验,把当时的饮宴、击鼓、跳舞、游乐……种种复杂的幕景,经过了思考、分析、研究、经营、布置,所以“闭目如在目前,下笔如在笔底”,生动地完成了这一幅杰出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描写的当时的真人真事,不仅是世间稀有的艺术品,而且在美术史、文学史、社会风俗史、考古学史上都有极高的价值。有人说,中国画只是古人摹古人,今人摹古人,摹来摹去的一套公式,若他们看到了《韩熙载夜宴图》,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了。我国的人物画不仅五代如此,在它以前的晋唐,在它以后的明清,也是如此。
来源:宋文化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咸丰大钱发行失败的原因考察 上篇文章:走进上海博物馆“墓室” 千年壁画“活”起来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中国明清家具的鉴别与收藏
- 上海珠宝展看航民百泰玩转黄金首饰
- 贵金属纪念币集藏知识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
- 王世襄先生与铜炉收藏
- 翡翠收藏弄清三概念
- 珍珠宝石的收藏如何鉴定和辨伪
- 漫谈:古玉色沁的分类和成因
- 出土文物看姑娘坟里淑女身世
- 东成文宋:当代中式家具 美很简单
- 古籍收藏鉴赏有捷径
- 从吴昌硕的“朋友圈”看海派胸怀
- 青田石刻:一块石雕的时空旅行
- 七巧桌的变化:鉴定实木看正反节疤
- 大飞龙银币真品估价高达2万元(图) ...
- 邮票收藏的十大忌
- 收藏铜元有学问
- 重庆评选出354件/套 “镇馆之宝”...
- 万珺说翡翠:怎样欣赏一件翡翠(图)
- 收藏心经
- 浙江明天有人教你鉴识古瓷
- 苏富比香港秋拍夜场令人关注
- 国检中心将为珠宝免费鉴定
- 中国四大经典名玉(3)
- 刘超: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