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莲瓣纹常装饰在青瓷腹部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三国青瓷●
三国青瓷瓷器还刚刚兴起时,造型和装饰基本上承袭汉代特征,常见的水波纹、弦纹、铺首及兽头足等,都是汉代常见的。但是也有一些变化,如盘形器盘口增大,颈比较短小,虎子出现束腰,造型丰满等。
器型:
三国时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碟、盒、罐、洗子、盘口壶、钵、盆、水盂、虎子、唾壶、桶、耳杯及为殉葬用的灶、鸡笼、犬、羊、猪圈、谷仓等随葬明器。青瓷谷仓造型别致,成型很复杂。谷仓为深腹罐形,罐上塑有楼阁亭阙、各式人物和飞禽走兽等。
青瓷神亭壶
●三国 高46.4厘米
明器,俗称谷仓罐、魂瓶。以罐为主体,罐唇口,口以上堆塑人物、鸟兽、楼阁和百戏等,罐腹上贴印龟、鹿、狗等动物形象,其中一只龟背上刻写有铭文。堆塑群有起有伏,形象细腻生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瓷飞鸟人物饰罐
●三国 高44厘米
越窑产品。又称谷仓罐。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通体施青釉,集堆、塑、雕、贴装饰手法于一体,有奏乐人和飞鸟等,是三国时期越窑器物的代表作品。
胎釉
越窑瓷器胎质坚致,优质瓷的胎色呈淡灰色;釉面青亮光润;纹饰较少,只有划或印的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贴塑、模印纹则比较丰富,如在谷仓上贴塑出人物、动物、飞禽、龟蛇、佛像、建筑物、铺首等。另外还有一些雕塑艺术造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鸽形杯、熊形灯、兽柄虎子、跪羊烛台等。
●两晋青瓷●
青瓷烧造工艺已成熟,胎釉粘接好,瓷性强,釉色细洁,胎呈灰白色。出现了褐色加彩等新工艺。西晋时器型矮胖,纹饰华丽。东晋时器型向高瘦发展,变得更为秀气,纹饰简朴,注重经济实用,出现了褐色彩斑装饰。
器型
西晋器型除三国时已有的盘口四系壶、洗、盆、虎子等以外,还有扁壶、鸡首壶、尊、灯、瓷俑等。器型矮胖,盘、碗、钵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成兽蹄、熊形、龙首、虎头等形状。东晋时青瓷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型,如牛形灯、圆形格盘和莲花尊等。
青瓷骑马人物
西晋 高23.5厘米
此器是早期瓷塑之珍品,人物骑于马背,双手紧勒马缰,四肢直立,仪态庄严威武,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
胎釉
西晋胎体普遍比三国时略厚,色灰;釉体厚而均匀,呈青灰色,有的闪黄。东晋青瓷的胎釉情况与西晋相似。
纹饰
西晋纹饰追求华丽,装饰方法主要为压印、刻划、贴塑、模印、捏塑等。常见的纹饰有网格、联珠、忍冬、菱形、锯齿、水波、梳篦、楼阙、舞乐人、祈祷人、禽鸟、家畜、佛像、铺首、辟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东晋纹饰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很多,有的只有几道凸弦纹或梳篦水波纹。--选自《古瓷收藏》
鉴定常识
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整个封建时代。
春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也有用刻划和模印手法制作的。
唐宋时,刻划和模印是莲瓣纹装饰的主要手法。尤其是定窑、耀州窑的佛教用净瓶,器身刻有多层莲瓣纹,刀法犀利,匀净利落。元代以后,莲瓣纹不再作为器物的主体纹饰,多作为口沿、肩颈、腹部和底足的辅助花纹出现,装饰技法改为绘画及划刻。
三国青瓷瓷器还刚刚兴起时,造型和装饰基本上承袭汉代特征,常见的水波纹、弦纹、铺首及兽头足等,都是汉代常见的。但是也有一些变化,如盘形器盘口增大,颈比较短小,虎子出现束腰,造型丰满等。
器型:
三国时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碟、盒、罐、洗子、盘口壶、钵、盆、水盂、虎子、唾壶、桶、耳杯及为殉葬用的灶、鸡笼、犬、羊、猪圈、谷仓等随葬明器。青瓷谷仓造型别致,成型很复杂。谷仓为深腹罐形,罐上塑有楼阁亭阙、各式人物和飞禽走兽等。
青瓷神亭壶
●三国 高46.4厘米
明器,俗称谷仓罐、魂瓶。以罐为主体,罐唇口,口以上堆塑人物、鸟兽、楼阁和百戏等,罐腹上贴印龟、鹿、狗等动物形象,其中一只龟背上刻写有铭文。堆塑群有起有伏,形象细腻生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瓷飞鸟人物饰罐
●三国 高44厘米
越窑产品。又称谷仓罐。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通体施青釉,集堆、塑、雕、贴装饰手法于一体,有奏乐人和飞鸟等,是三国时期越窑器物的代表作品。
胎釉
越窑瓷器胎质坚致,优质瓷的胎色呈淡灰色;釉面青亮光润;纹饰较少,只有划或印的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贴塑、模印纹则比较丰富,如在谷仓上贴塑出人物、动物、飞禽、龟蛇、佛像、建筑物、铺首等。另外还有一些雕塑艺术造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鸽形杯、熊形灯、兽柄虎子、跪羊烛台等。
●两晋青瓷●
青瓷烧造工艺已成熟,胎釉粘接好,瓷性强,釉色细洁,胎呈灰白色。出现了褐色加彩等新工艺。西晋时器型矮胖,纹饰华丽。东晋时器型向高瘦发展,变得更为秀气,纹饰简朴,注重经济实用,出现了褐色彩斑装饰。
器型
西晋器型除三国时已有的盘口四系壶、洗、盆、虎子等以外,还有扁壶、鸡首壶、尊、灯、瓷俑等。器型矮胖,盘、碗、钵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成兽蹄、熊形、龙首、虎头等形状。东晋时青瓷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型,如牛形灯、圆形格盘和莲花尊等。
青瓷骑马人物
西晋 高23.5厘米
此器是早期瓷塑之珍品,人物骑于马背,双手紧勒马缰,四肢直立,仪态庄严威武,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
胎釉
西晋胎体普遍比三国时略厚,色灰;釉体厚而均匀,呈青灰色,有的闪黄。东晋青瓷的胎釉情况与西晋相似。
纹饰
西晋纹饰追求华丽,装饰方法主要为压印、刻划、贴塑、模印、捏塑等。常见的纹饰有网格、联珠、忍冬、菱形、锯齿、水波、梳篦、楼阙、舞乐人、祈祷人、禽鸟、家畜、佛像、铺首、辟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东晋纹饰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很多,有的只有几道凸弦纹或梳篦水波纹。--选自《古瓷收藏》
鉴定常识
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至宋,流行整个封建时代。
春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也有用刻划和模印手法制作的。
唐宋时,刻划和模印是莲瓣纹装饰的主要手法。尤其是定窑、耀州窑的佛教用净瓶,器身刻有多层莲瓣纹,刀法犀利,匀净利落。元代以后,莲瓣纹不再作为器物的主体纹饰,多作为口沿、肩颈、腹部和底足的辅助花纹出现,装饰技法改为绘画及划刻。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寿山石赏玩忌三谬 上篇文章:造假事件为何频频发生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加工程序有哪些(图...
-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 鉴定琉璃器皿
- 晨报推藏品大舞台 免费鉴宝
- 国检中心将为珠宝免费鉴定
- 吴琦幸:海归文物也有潘家园造
- 北宋大权相蔡京的反思:书法冠绝一时
- 红木价格悬殊之大 乱象背后究竟有多大...
- 小叶紫檀不可不知的术语
- 清顺治青花底足无釉边较高
- 现当代艺术丨一山石一穹宇
- 书画印章的鉴别技巧
- 风流不羁的唐寅 仕女画却非常严肃
- 傅抱石二万三千里写生 成就新画派
-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以及青海玉的简单辨别...
- 玉石市场鱼目混珠 岫玉也成疯狂石头
- 专家教您如何挑版画
- 2017秋拍创新高,顶级藏家支招抓住...
- 绿翡翠黯淡无光 人工造假要提防
- 收藏新贵 小小怀表有门道
- 名家书画仿制造假法辨识
- 清雍正青花春夜宴桃李园图仰钟式杯15...
- 泰山上珍贵的摩崖碑刻
- 中国历代 那些脑洞齐开的香炉
- 材质保障工程启动暨红木产权化金融化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