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辨玉识玉有技巧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和田羊脂玉壶
清代黄玉佛手花插
明代玉尊
战国玉禽兽纹豆
□文/图 周黎芳
古玩界鉴定玉器时有句行话:“远看造型近看玉,拿在手上看刀工。”何谓“造型”,即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玉器作品,例:雕有斧形下颚的战国玉龙、汉八刀的玉猪、游丝毛雕的汉玉舞人、鸡心佩等等。当你熟读牢记了作品的时代特征后,看到一件作品时,远看造型就能初步断为哪个年代。在这里,笔者向大家推荐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大集》一书。此书图文并茂,编辑的玉器绝大部分是出土的“标准器”。至少在时间下限是明确无误的,初涉收藏者经常翻阅,“按图索骥”,必将获益匪浅。
接下来要近看该作品用何玉材制成。大家知道,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很多用俄罗斯玉、青海玉制成的仿品。据笔者所知,1公斤的上等新疆和田玉价格约为2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同重的青海玉充其量不过上千元。而且在被开采、使用年限上,前者是“爷爷辈”,后者不过十数年光景。试想,断代为汉玉猪的作品怎么有可能是用青海玉制成,也就是说用青海玉之类加工而成的玉器必定是新品。
“拿在手上看刀工。”玉不雕,不成器。古代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来研磨。而现代工艺是用高速旋转的雕机,由于转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迹,特别是阴刻线等尤为明显。这些细节一是囿于加工手段不同,二是经济利益驱动,往往是无法兼顾的。即使仿品为了达到“作旧”目的,总是省去最后一道打磨工艺——用布壳抛光,使整体作品呈现“旧气”,但我们还是能从这些最细微处明察秋毫。
仿古玉器的始作俑者往往是研究与制作脱节,研究者可以熟知各时代作品的特征,但工匠们只会制作,有时为使产品易销,刻意追求视觉上的美观,“画虎不成反类犬”,制成的作品容易辨别。而一些仿古高手则不惜工本,自己集研究设计和加工制作为一身,改进生产工具,例如用转速很慢的玉雕机精工细作,以求达到与旧玉器同样的加工效果,最后又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打磨,仿品确实惟妙惟肖,与旧品难分伯仲。但古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传世品为例,由于长时间佩戴在身,经常把玩,加之人体的分泌物、空气的侵蚀、双手的盘摸,经年累月,在玉器表面特别是镂雕处所形成的浓厚包浆,却是仿古件难以仿制的。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奥运徽章收藏须谨慎 上篇文章:品相和题材决定价值 收藏连环画的三大必杀技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第三套背绿水印防伪知识要通晓
- 古人笔下画中的水獭
- 4000年前辽宁走进“青铜时代”
- 教教你真品岫玉如何辨识
- 羊舞岭窑的价值探究
- 中国国际家具展即将开幕 用设计串联生...
- 莫将杂色钻石当彩色钻石
- 怎样从下乡的那里拣到宝物
-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 唐代彩釉瓷辨识:警惕刻意精工之作
- 明代并不存在粉彩瓷 古瓷收藏先学历史...
- 众口说收藏:收藏要选好主题
- 大奸臣蔡京的书法:天赋极高 终有大成
- 从清代外销画看佛山船只文化
- 老电影海报市场价值何在
- 收藏名家书画如何少交学费
- 印象派作品为什么那么贵
- 三招简辨翡翠是否值得入手收藏
- 华美典藏 正德东奇艺术中心璀璨绽放
- 谨防艺市潜规则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收藏历史是怎样的(...
- 帮您鉴宝:祖传漆盘
- 国宝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
- 蜜蜡≠琥珀 蜜蜡极具灵性收藏须防三大...
- 话说“中国金属流通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