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辨玉识玉有技巧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和田羊脂玉壶

清代黄玉佛手花插

明代玉尊

战国玉禽兽纹豆
□文/图 周黎芳
古玩界鉴定玉器时有句行话:“远看造型近看玉,拿在手上看刀工。”何谓“造型”,即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玉器作品,例:雕有斧形下颚的战国玉龙、汉八刀的玉猪、游丝毛雕的汉玉舞人、鸡心佩等等。当你熟读牢记了作品的时代特征后,看到一件作品时,远看造型就能初步断为哪个年代。在这里,笔者向大家推荐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大集》一书。此书图文并茂,编辑的玉器绝大部分是出土的“标准器”。至少在时间下限是明确无误的,初涉收藏者经常翻阅,“按图索骥”,必将获益匪浅。
接下来要近看该作品用何玉材制成。大家知道,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很多用俄罗斯玉、青海玉制成的仿品。据笔者所知,1公斤的上等新疆和田玉价格约为2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同重的青海玉充其量不过上千元。而且在被开采、使用年限上,前者是“爷爷辈”,后者不过十数年光景。试想,断代为汉玉猪的作品怎么有可能是用青海玉制成,也就是说用青海玉之类加工而成的玉器必定是新品。
“拿在手上看刀工。”玉不雕,不成器。古代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来研磨。而现代工艺是用高速旋转的雕机,由于转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迹,特别是阴刻线等尤为明显。这些细节一是囿于加工手段不同,二是经济利益驱动,往往是无法兼顾的。即使仿品为了达到“作旧”目的,总是省去最后一道打磨工艺——用布壳抛光,使整体作品呈现“旧气”,但我们还是能从这些最细微处明察秋毫。
仿古玉器的始作俑者往往是研究与制作脱节,研究者可以熟知各时代作品的特征,但工匠们只会制作,有时为使产品易销,刻意追求视觉上的美观,“画虎不成反类犬”,制成的作品容易辨别。而一些仿古高手则不惜工本,自己集研究设计和加工制作为一身,改进生产工具,例如用转速很慢的玉雕机精工细作,以求达到与旧玉器同样的加工效果,最后又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打磨,仿品确实惟妙惟肖,与旧品难分伯仲。但古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传世品为例,由于长时间佩戴在身,经常把玩,加之人体的分泌物、空气的侵蚀、双手的盘摸,经年累月,在玉器表面特别是镂雕处所形成的浓厚包浆,却是仿古件难以仿制的。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奥运徽章收藏须谨慎 上篇文章:品相和题材决定价值 收藏连环画的三大必杀技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西部鉴宝2007年压轴盛会31日举行
- 邮票收藏 认准“筋票”是主线
- 奥运收藏需要火眼金睛
- 提防收藏市场绩优股价格泡沫
- 唐代题字陶俑探秘
- 如何识别元青花
- 高和林:收集近400余把长命锁
- 大飞龙银币真品估价高达2万元(图) ...
-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149.5万成交
- 全川行地方专家团出炉
- 比照片还真实的超写实油画
- 事半功倍淘宝世博会藏品
- 李鬼多以章充币 买奥运藏品要擦亮眼睛
- 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除古钱币上的铜锈...
- 金丝楠木和黄花梨相比劣势明显
- 市场上珠宝级珍珠只占10% 养护有四...
- 辛丑碑:书法妙品载悲歌
- 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记:墓室壁画曾被疯...
- 小雅·鹤鸣
- 元代画家王冕:隐居深山一生画梅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五:10元4连...
-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成...
- 医生如何让辛追保持健康
- 恐龙蛋化石无处鉴定难定真假
- 诚轩21春拍瓷器工艺品:越树堂藏瓷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