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鉴别古家具一定要多看实物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明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资料图片
近读陈柏森的 《明清家具收藏与欣赏》,不由肃然起敬。陈柏森的收藏和欣赏展示了他诗性的一面,让我体会到他的“诗意的栖居”。
陈柏森精心收藏和潜心研究明清家具近20年,陆续发表明清家具研究与鉴赏类文章有40余篇,据说其独特的视角和富有个性的剖析,无论在收藏界还是文化界,都颇具影响。
关于收藏,重要的是鉴别,而鉴别的要诀很多。他指出最基本的一点是,多看实物,既看标准器,也看旧仿、高仿和修复器,然后请师傅通过“比较法”为你指点与分析两者在形制、质地、花纹、工艺、手感、包浆等方面的异同。鉴定学又称“眼学”,或曰“目测学”。这么说来,这还是一门经验学。在收藏领域,哪些专家的话可信任?他引用我国仿古专家、做旧技法第一人毛晓沪先生的话说:“是那些自己一直在市场上买东西、搞收藏的专家才可信!反之,不可信,或不可百分之百地信! ”
陈柏森对明清家具艺术赏玩的一篇篇短文,其实是一段段非常耐读的诗意表白。先读他一段文字,可知他的过去:“我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如饥似渴的阅读与写作,读的是新文学,写的是新诗。写得最多的是在车间里当工人的时候,以单纯的心写质朴的诗,几乎天天都写,灵感如泉水一样涌出来,甚至坐在公交车上也会思绪联翩,不知为何,一夜之间竟迷上了收藏与鉴赏。 ”一句“不知为何”颇让我们费猜。我想收藏家也有品位之高低的区分。我不相信,一个曾经痴迷于诗歌,以单纯的心写质朴的诗的人,转而迷上了收藏与鉴赏,其品位会下降到诗之下的。对“不知为何”,他自己作了回答,请听:“我收藏并特别钟情的是明清家具和杂件,仔细想来也是很自然的事。较长一个时期以来,诗较多反映潜意识,散文则囿于小天地,而能真正揭示社会本质和人性善恶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加之青春已逝,热血渐冷,阅读新文学的欲望几近消散,写作新诗的激情更是荡然无存,便不得不埋首于古籍旧书,在古酒坛里浸淫得久了,就喜爱上了古董,尤其是明清家具和杂件。——作为一件艺术品,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更蕴含着一种精神,比时下的散文来得精致,比新刊发的诗更耐人寻味。 ”
陈柏森是个性情中人。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那扇“南山堂”的门,侧墙上那块明末花板最是诱人,每每驻足于这块两个壮汉才扛得动的镂空雕大花板前,看着倒悬于山崖畔的那棵粗硕虬结的梅树以及树上那对仙鹤,看着茂密而下垂的竹叶,总能闻到悠悠的梅香,听到飒飒的风声,思绪飘得很远很远——难怪书中的欣赏文字也清明得有点像明清小品文了。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唐三彩辨伪两大要诀 上篇文章: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加工历史吗(图)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
- 于右任题签书法欣赏:小题“大作” 妙...
- 清乾隆粉彩过枝癞瓜图碗一对126.5...
- 傅山《丹枫阁记》真迹尘埃落定
-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
- 中国四大经典名玉(2)
- 女画家的水彩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的气候
- 第二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联展开幕
- 乾隆拒绝马戛尔尼使团是因为无知吗
- 乐器收藏:慧眼识琴
- 近代海派画家曹华《溪畔浣纱图》
- 北京奥运会10公斤纪念金币鉴赏
- 重庆评选出354件/套 “镇馆之宝”...
- 怎样鉴别和田玉与玻璃料器
- 黄花梨与花梨一字之差价差甚大(图) ...
- 红木行业二次创业期到来 需要精准定位
- 海岩谈明式家具收藏 满城尽带黄花梨
- 老相机收藏四大原则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4)
- 湖南收藏市场首现伪造粮票
- 投资奥运藏品有讲究
- 百岁瓷王建军第一瓷被十大军事革命历史...
- 纪念币收藏投资有五忌
- 收藏檀香木要学会辨真假
- 上海“崧厦街”的历史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