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煌煌三晋古籍:是骄傲更是责任
来源/作者:网络 |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推荐名单日前由文化部通过中国古籍保护网和《中国文化报》进行公示。我省61部古籍入选,山西省图书馆10部,曲沃县图书馆8部,祁县图书馆1部,山西博物院12部,应县木塔文物管理所27部,高平市文博馆3部。入选古籍年代之久远,文物价值之高令国内外专家瞠目。
我省是文化大省,古籍资源家底丰厚,这些古代文献典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三晋悠久历史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我省古籍普查、保护和研究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和紧迫。煌煌三晋古籍:是骄傲,更是责任。
61部上榜:三晋典籍的冰山一角
我省申报的首批“珍贵名录”皆为宋元以前的善本,首批入选的61部古籍,质量上乘,入选的宋元以前纸质古籍善本,极富特色。特别是珍贵的佛教文献,成为山西古籍藏书的一个闪光点。辽代文献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应县木塔就有90件辽代佛经,特别是12件《契丹大藏经》零本的发现,续接了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纂修大藏经的历史长链;《开宝藏》是我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经,流传到今天,海内外仅有10余件,而我省就有3件;北宋开宝四年,蜀版大藏经开雕,起始年的刻本《妙法莲花经》卷第七现存藏于高平市文博馆,是目前唯一的开宝4年刻本;山西省图书馆所藏北宋雍熙3年绛州刻本《佛说北斗七星经》、伪齐阜昌8年刻《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等都已成海内外孤本。
山西古籍:家底厚实,大廓尚待明晰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些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人类文明的瑰宝和三晋历史的见证。我省是文化大省,古籍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是事实,但是我省古籍的家底尚未摸清。
去年8月,我省有关部门对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古籍收藏做了摸底调查,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约藏有80万册,其他文博、高校、宗教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大约藏有60万册,另外,散落民间或古籍收藏家手中有10万册左右。综合以上3项,我省现存古籍数量应在150万册(件)左右。据估计,全国的古籍存量约在2500万至3000万册之间,我省存量约占全国古籍总存世量的5.5%。
山西古籍藏书的最大特色和价值,在于它的质,即内在价值,尤其是丰富的佛教文献典藏,是山西古籍藏书最大的亮点。南宋《碛砂藏》和元代《普宁藏》,保存基本完整,分别近5000卷,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几部宋元版大藏经之一。除佛教文献外,我省不少市县都有不俗的收藏,在古籍收藏的质和量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我省古籍图书的精华所在。
关键一步:启动全省首次古籍摸底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保护它、传承它,就是延续和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基因。山西是文化大省,历史上三晋人民曾经创造了浩瀚的文献典籍。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古籍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摸清家底,成为古籍保护的当务之急。去年底,我省首次古籍摸底普查、登记造册、分级命名等系列工作开始全面启动。
“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不久已在省图书馆正式挂牌,并成立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室)、藏书机构及民间收藏古籍普查登记,同时加紧筹建山西省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和山西省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并确定省图书馆、祁县图书馆、应县文管所、山西省博物院图书馆、太原市崇善寺、曲沃县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临猗县图书馆为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逐步探索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古籍保护。
我省是文化大省,古籍资源家底丰厚,这些古代文献典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三晋悠久历史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我省古籍普查、保护和研究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和紧迫。煌煌三晋古籍:是骄傲,更是责任。
61部上榜:三晋典籍的冰山一角
我省申报的首批“珍贵名录”皆为宋元以前的善本,首批入选的61部古籍,质量上乘,入选的宋元以前纸质古籍善本,极富特色。特别是珍贵的佛教文献,成为山西古籍藏书的一个闪光点。辽代文献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应县木塔就有90件辽代佛经,特别是12件《契丹大藏经》零本的发现,续接了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纂修大藏经的历史长链;《开宝藏》是我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经,流传到今天,海内外仅有10余件,而我省就有3件;北宋开宝四年,蜀版大藏经开雕,起始年的刻本《妙法莲花经》卷第七现存藏于高平市文博馆,是目前唯一的开宝4年刻本;山西省图书馆所藏北宋雍熙3年绛州刻本《佛说北斗七星经》、伪齐阜昌8年刻《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等都已成海内外孤本。
山西古籍:家底厚实,大廓尚待明晰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些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人类文明的瑰宝和三晋历史的见证。我省是文化大省,古籍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是事实,但是我省古籍的家底尚未摸清。
去年8月,我省有关部门对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古籍收藏做了摸底调查,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约藏有80万册,其他文博、高校、宗教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大约藏有60万册,另外,散落民间或古籍收藏家手中有10万册左右。综合以上3项,我省现存古籍数量应在150万册(件)左右。据估计,全国的古籍存量约在2500万至3000万册之间,我省存量约占全国古籍总存世量的5.5%。
山西古籍藏书的最大特色和价值,在于它的质,即内在价值,尤其是丰富的佛教文献典藏,是山西古籍藏书最大的亮点。南宋《碛砂藏》和元代《普宁藏》,保存基本完整,分别近5000卷,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几部宋元版大藏经之一。除佛教文献外,我省不少市县都有不俗的收藏,在古籍收藏的质和量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我省古籍图书的精华所在。
关键一步:启动全省首次古籍摸底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保护它、传承它,就是延续和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基因。山西是文化大省,历史上三晋人民曾经创造了浩瀚的文献典籍。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古籍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摸清家底,成为古籍保护的当务之急。去年底,我省首次古籍摸底普查、登记造册、分级命名等系列工作开始全面启动。
“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不久已在省图书馆正式挂牌,并成立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室)、藏书机构及民间收藏古籍普查登记,同时加紧筹建山西省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和山西省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并确定省图书馆、祁县图书馆、应县文管所、山西省博物院图书馆、太原市崇善寺、曲沃县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临猗县图书馆为古籍保护工作试点单位,逐步探索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古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