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皇室风范紫砂彩釉壶
来源/作者:网络 |
图一:邵旭茂彩釉大提梁壶
清早期盛行紫砂彩釉壶,是因为宫廷炫耀“康乾盛世”而被看重。这类紫砂彩釉壶,是不惜工时、精工细作而成的。为了使本色紫砂器绘上釉彩,再进行二次烧制。从事描绘彩釉的能工巧匠们用各种色彩的釉料,描绘人物、山水、花卉以及书法各种图案等等,使壶的彩釉装饰得雍容华贵,艳丽多彩。一些皇室贵族们也纷纷仿效,不惜花费重金订购此类紫砂彩釉壶。这时的紫砂已不是一件实用品,它已经成为宫廷显示国力昌盛的标志。而贵族们却使其成为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
本人有幸见到南京著名紫砂收藏家沙志明先生珍藏的两件紫砂彩釉壶。一件是蓝釉紫砂提木梁壶,一件是蓝釉汉方壶。蓝釉提木梁壶藏于他家中,蓝釉汉方壶则选入南京民俗博物馆紫砂厅中展出。
邵旭茂蓝釉紫砂提木梁壶
邵旭茂是清乾隆时一位制壶高手,传世作品中除各种式样紫砂壶外,最为著称的要算是20厘米高度以外的紫砂大提木梁壶。这里不妨先简单介绍他的紫砂大提木梁壶,素有“气势磅礴,古朴雅致,尤其是提木梁腾空架起,犹如书画中的神来之笔”。自紫砂大提木梁壶问世以来,已成经典。直至如今,这期间多有名家效制。虽在技艺上有相当的功力,但总不如原作的古朴韵味。
这件蓝釉紫砂提木梁壶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唯一一件邵旭茂彩釉大壶。通高22.5厘米,无论是壶身气韵、弯形壶嘴、葫芦形盖钮、腾空架起的提木梁都和未上彩釉的紫砂大壶一样气势逼人。它全身浸满蓝釉,壶身一条游龙戏珠翻滚于云海之间,连同盖上的云海,用红、黄、绿、白等釉色点缀于整个蓝釉之间,使此壶在华丽中而不失皇家的庄重大气。不难看出绘制彩釉艺人们精心的第二次创作。壶的底部使我们看到在丰厚的蓝釉层周围露出紫砂本色,有两枚印章,上面椭圆形印章有“荆溪”二字,下面印章是方形凹字“邵旭茂制”,都是篆体文字。花款蓝釉紫砂汉方壶 。
这是一件以蓝釉装饰的紫砂汉方壶,采用蓝釉着底、白釉书文,简称蓝白釉。壶通高19厘米,壶底有一枚方印,俗称“花款”(这类各种图案的印章常出现在清早期壶底作为印记)。壶的两面用白釉书写诗词,正面文为:“落尽又重开,逞娇恣,妆嫩腮,千红万紫人人爱,娇滴滴,满屋香,殷殷满揩,佳人笑倚栏杆外,解愁怀,王孙公子斜插帽沿歪”。文词流畅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书法字体潇洒自如,不但显得秀丽,而且高雅。落款阳羡山人。并加上红釉书写的一颗红印。由于缺乏史料引证,只能说明阳羡山人是当时宜兴的一位高士。壶的背面也和正面一样,以白釉书写一首诗词,故而在此简略。
这两件壶通体都是以晶莹浑朴的蓝釉为饰。由于用料丰满(尤其是提木梁壶)釉质肥腴,色如蓝宝石,对这种色泽,有“宝石蓝”之美称。
也有认为彩釉壶虽然是紫砂的一种,但总不如紫砂本色。这种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紫砂本色自然朴实无华,它的色泽和表面肌理质感对于喜爱紫砂的人更有一种感情上的亲和力。由于紫砂表面施满釉层以后就失去了这许多优点,而且也失去了泡茶后散热、保鲜、不变味等多种功能。不过,我一直认为,紫砂彩釉是在清早期走到了它的艺术高峰,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已由实用功能的乡土艺术、文人艺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历史的艺术殿堂,成为艺术欣赏品、陈列品,而使紫砂大放异彩,应当说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