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西安碑林历经劫难走过千年风雨

来源/作者:网络 |

西安碑林历经劫难走过千年风雨
唐玄宗书写并注解的石台孝经和碑亭
西安碑林历经劫难走过千年风雨
历史上遭受到兵祸之灾的碑石。
  □文/图 记者 原建军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天下称碑林的石刻群林林总总,但《辞源》中的“碑林”条下却写着专指西安碑林;日本明仁天皇可以不去兵马俑,但执意要来西安碑林寻找“平成”年号出处。
  然而,有几人知晓,集中了我国金石精华的西安碑林,千年来几度濒临毁灭的悬崖边?
  保石经,宋人汇聚唐碑成林
  处于文昌门内的西安碑林,创建于宋代,至今已度过了近千年的沧桑岁月。
  追本溯源,碑林创建是一次偶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蓝田四吕之一的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发现唐朝遗留下来的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露天随意放置在长安城唐尚书省废墟西侧,而且四周环境糟糕,尤其是这里地势低,一下雨就积水,使得经石根基湿软,纷纷倒地,时间一长就有了人为破损。饱读经书的吕大忠心里的滋味甭提有多难受了。
  开成石经是公元833年,唐天子下旨历时四年刻成的,是饱学之士呕心沥血校正后的文化经典。这部卷帙浩繁的石刻典籍共刻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厘米,宽83~99厘米不等,计有《周易》等共12种经书,加上附刻文本,共计160卷,65万余字。石台孝经则是早年由唐明皇注解和书写勒石的。
  思虑再三,吕大忠决定将这些石经“徙置”。迁移工程当年秋天开始,冬天结束。吕大忠不仅给石经在长安城内找到了一处环境相对好的地点,还给石经找了一些“伙伴”,把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柳公权等大唐名家的书法石碑汇集了过来。这些石经所在的院落,宋人称其为“碑院”,也就是后来的碑林。史载,碑院当时位于 “府城之坤维”,具体在今天西安城哪里,至今无人弄清。
  16年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碑院第一次搬家,原因一是其所处位置仍不尽如人意;另外是,这些被集中起来的碑石,由于无人管理,珍贵的唐碑有的被人用做砖甓,有的用于修桥,遭到人为的破坏。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的府帅枢密直学士虞策,为碑林看中了长安城内的一块“避难”宝地,那就是“府城(长安)之东南隅”,因为这里“水易就下,地且文明”。从此,碑院就移到了府城之东南隅,也就是今天西安城文昌门内的碑林博物馆所在地(明时扩城,故宋时说此地在府城之东南隅)。
  此后的近千年,碑林经历了数度劫难。
浏览次数:699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宋家庄画家村讼案的画外音   上篇文章:华语诗人洛夫诗书画展日前举行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