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光绪描金福字曾拍至近21万(多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光绪描金福字曾拍至近21万(多图)
    清光绪·珊瑚釉描金福字云龙纹瓷板挂镜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按照习俗,过了正月十五之后,“福”字必须深藏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福”字,其中一些还拍出了高价。对于投资者来说,还要学会解“福”。
  “一口田,衣禄全”,对许多人来说,认识这个“福”字肯定是从这句话开始的。在2005年天津文物商店的春拍中,就有一件清光绪·珊瑚釉描金福字云龙纹瓷板挂镜,估价48000元(人民币,下同),成交价则达到了20.9万元(图①)。瓷板正中以墨彩书一“福”字,从字体看是典型的清代宫廷馆阁体,背景则描绘了金云龙纹饰,四条行龙翻腾于云之间,龙身矫健,张牙舞爪,威武非常。
  与饱满方正的“福”字不同,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光绪皇帝以及慈禧太后书写的“福”字形窄而狭长,但往往总能受到追捧,因为其代表着“长瘦福”,而瘦谐音“寿”,即长寿之福。自古云: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在2008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一件慈禧太后的御笔“福”字立轴,估价18000元至22000元,成交价则达到了67200元(图②),而就在2007年北京另外一场春拍中,类似一件作品的成交价只有38500元。
  除了字形上的区别之外,有些“福”字的田部未封口,别以为写字的人忘记封口了。实际上,这是寓意“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在2007年的拍卖市场上,就有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沈曾植书写的“福”字,估价6000至8000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1360元。这个“福”字的田部就未封口。
  其实,福字最初的本意并不是“一口田、衣禄全”的意思,溯其字源到甲骨文、金文、小篆,可以看到所谓的“一口田”是小篆以后的事。而在篆文中的“福”又是另外一种解法,在2008年春拍中,齐白石的篆书“福寿”立轴中,“福”字左边的一横一竖,像是以木或石柱表示神主之形,右边则寓意是一件酒器,有溢出的样子,并演化“富”字,表示“多”的意思,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50400元。
  与上面介绍的“福”字不同,在2007年的拍卖中,有一件清嘉庆时期的“福”字,成交价为5600元(图③),其远看是一个标准的“福”字,但仔细一看则是各式各样的花卉,这被称为“花鸟字”,又称为“龙凤字”。由于组成“福”字的花卉都是一些吉祥的鲜花,如象征富贵的牡丹等,因此也为“福”字增添了一份更深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民俗图案中,还有一种以不同的“福”字样制成的百福图,而一些藏家则会收集不同的“福”字,裱成长卷,形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2004年北京的春拍中,就有一件《百福图》长卷,其中既有关山月、何海霞、赖少其等书画名家的“福”字珍品,又有顾廷龙、杨仁恺等一批学者、作家的书法真迹,同时还有艺术大师曹禺的绝笔。因此,最终以33万元的价格成交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644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意趣天成:张晓彦的水墨印象   上篇文章:笔蕴现国风:北京画院精品展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