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张录成:漠野中的孜孜以求
来源/作者:网络 |
刚步入天命之年的张录成,显得更加从容和淡定。除了继续在大写意上孜孜追求外,也适当地放松一下,喝喝茶,聊聊天,按摩一下。这种“奢侈的生活”,是从近一两年才有的。多年的天山草原戈壁行走,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而多年苦行僧般的绘画,使他的胳膊、腿、腰,都落下了毛病。3月30日,记者在北京东北一隅的一个世外桃源般的院落见到了张录成,听他讲述了自己充满了坎坷甚至颇为传奇的艺术之旅。
漠野中的孜孜以求
1958年,张录成出生于甘肃酒泉。打记事起,他就喜欢画画。等上了小学,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幸运的是,在他正需要艺术之水灌溉的时候,当地一所农场干校来了一位搞艺术的老师。这位从天津来的知青,是搞油画的,他对绘画的痴迷,让当时人们都难以理解。当他得知小张录成也痴迷绘画,就义无反顾地当起了他的老师。正是在这位知青老师的影响下,张录成学会了画素描和速写。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跟着知青老师去写生,老师对艺术的痴狂和执著,也深深影响了他。
长大后,张录成走到哪里,画到哪里,画的动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有成千上万张,尤其是他的钢笔写生,不计其数,抓住的都是最精彩的瞬间。“我的钢笔写生,就是跟我的知青老师学的。”能在幼年的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张录成至今都感到特别幸运。可惜,只相处了4年,这时张录成刚上中学,知青老师就返城了。此后,天各一方,没有消息。几十年过去了,张录成成为职业画家后,出去参加活动或者写生,都要打问这位老师的下落,但是一直没有消息。“我很想见见他,跟他说声谢谢,是他引领我走上了一条正规的艺术之路,走进了美术院校。”
张录成这一生似乎就是为画事而来的。他每走一步,都艰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他当过美术教师,在部队当过宣传干事,从而逐步成长为著名的军旅画家。
跋山涉水感受那恢宏一幕
“他(张录成)长期生活在新疆,雪域荒漠、天山牧场,与牛为友、与马为伴,与驼为邻,一头扎下去就是30年,真正与那片天地山川相融,与那里风土人情相关,变成了一位地道的新疆汉子。”从陈传席等著名美术评论家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张录成艺术基础的深厚,也不难理解他的作品是“画属于他自己的这片天,属于他自己的这片地,属于他自己的一片乡情相思,是画他自己”。
他不仅常到牧区写生,还看各类文史资料。多年来,他一直订购国外一些影像资料,专门研究动物。研究牛、马、驼等许多动物的进化、历史、生长、繁育、习性、身体结构、饮食习惯……难怪很多学者说他是个地道的动物专家了。
2000年,在新疆军区首长的支持下,他利用两年时间去长江、黄河两岸考察牛文化。他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为起点,南下至河南、陕西古都领悟农耕文明的遗韵。
在湖北孝感,他待了一个月,寻觅江南牧歌短笛楚文化的浪漫。他天天在水边写生。当地一位老先生得知张录成是从千里之外的新疆专门来画牛时,特别感动。知道张录成想看一看几百头水牛渡江的情景后,老先生用了几周时间,组织当地村民,把自己家的水牛赶出来,完成这一“盛会”。那天,当近千头水牛同时下水、渡江、争游时,张录成无比激动,不仅拍下珍贵的照片,也拍下了楚文化熏染的这片土地上的牛和人的传奇故事。那个壮观的历史性场面让他终生难忘。
在2001年,张录成为了观看云南的斗牛节,感受三江并流的远古雄浑和那里千古牛影的文化积淀,坐了4天4夜火车到了当地。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亲身感受斗牛的火热场面。他在当地待了3个月,收集了大量素材。正是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才使得他能在瞬间完成那些气势恢宏的作品。
天马行空的雄浑与浪漫
为了体现翰墨淋漓的感觉和气势恢宏的场面,张录成选择了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贵在该泼时汪洋恣肆,墨海翻腾;该惜时寸渣不染,灵光不昧,如苏东坡所云,“始知真放在精微”。 大写意表现的是大印象,那些稍纵即逝的场面非大写意不能为。而他动笔前已是成竹在胸,落笔时把握整体布局的同时,笔笔生发,步步为营,用笔大胆淋漓,焦墨、浓墨、淡墨穿插呼应,黑白相间,在看似没有章法间,完成了“千军万马的运筹帷幄”。
张录成的画作,无论是巨作还是尺幅,水墨淋漓间都有一种奔腾而来的气势。在他的笔下,牛是真性十足的圣雄,保留了原始的“牛性”,它们或在奋蹄、或在格斗、或在争雄、或在跋涉、或在休憩,都充满了生命的跃动和激情,狂野肆意,牛气冲天。他笔下的马也是桀骜不驯,狂野不拘,群马如阵云书卷,万万奔腾如排山倒海。“想起那汉唐雄风的辉煌,定是那横空出世排山倒海般的汗血宝驹谱写的篇章。”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就不足为奇了。而他用宿墨枯笔表现出来的野骆驼,展露了塔克拉玛干精灵的诡秘灵动,洒脱飘逸。
张录成比较满意的作品是挂在他画室的那幅《天马行空图》。那是2005年,他在青岛海边写生的时候,置身于茫茫大海,却常思故园辽阔草原。尤其是夜深人静,披衣凝望深邃星空时,感叹中不由浮想起汉武帝的《天马赋》,天幕星光熠熠如一群神马遨游,超群不凡。顿生的灵感让他欣喜若狂,铺开丈二宣纸,一个小时挥就了这幅《天马行空图》。该作品采用了夸张、抽象、浪漫的意象造型,在奔放笔墨中营造出浓而不腻、密而不杂的美丽画面,让人在无限想象中感受一种山外山、天外天的生命律动和蓬勃。
名家评说
■在当代,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又向我们展现出新貌。他将生命意识、漠野的壮阔、宏大的气势、刚烈精进的精神,融为强大的汉唐雄风,扑面而来,跃然纸上。图画其间,震撼心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陈传席
■十数年的风霜雪露,张录成以马为伴,与牛为友。天山戈壁的精灵呼唤,茫茫草原的震撼,使画家的心、画家的笔产生了不同异域的感受,而格外倾情于生活在天山草原戈壁的那些动物精灵身上。——邵大箴
■在他的身上似乎流淌着胡人之血,比内地人更见阳刚、雄强、血性;他的画,也更多了一种雄肆之美、刚烈之美、野性之美,以及那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孤寂之美。——徐寒
漠野中的孜孜以求
1958年,张录成出生于甘肃酒泉。打记事起,他就喜欢画画。等上了小学,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幸运的是,在他正需要艺术之水灌溉的时候,当地一所农场干校来了一位搞艺术的老师。这位从天津来的知青,是搞油画的,他对绘画的痴迷,让当时人们都难以理解。当他得知小张录成也痴迷绘画,就义无反顾地当起了他的老师。正是在这位知青老师的影响下,张录成学会了画素描和速写。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跟着知青老师去写生,老师对艺术的痴狂和执著,也深深影响了他。
长大后,张录成走到哪里,画到哪里,画的动物速写和人物速写,有成千上万张,尤其是他的钢笔写生,不计其数,抓住的都是最精彩的瞬间。“我的钢笔写生,就是跟我的知青老师学的。”能在幼年的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张录成至今都感到特别幸运。可惜,只相处了4年,这时张录成刚上中学,知青老师就返城了。此后,天各一方,没有消息。几十年过去了,张录成成为职业画家后,出去参加活动或者写生,都要打问这位老师的下落,但是一直没有消息。“我很想见见他,跟他说声谢谢,是他引领我走上了一条正规的艺术之路,走进了美术院校。”
张录成这一生似乎就是为画事而来的。他每走一步,都艰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他当过美术教师,在部队当过宣传干事,从而逐步成长为著名的军旅画家。
跋山涉水感受那恢宏一幕
“他(张录成)长期生活在新疆,雪域荒漠、天山牧场,与牛为友、与马为伴,与驼为邻,一头扎下去就是30年,真正与那片天地山川相融,与那里风土人情相关,变成了一位地道的新疆汉子。”从陈传席等著名美术评论家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张录成艺术基础的深厚,也不难理解他的作品是“画属于他自己的这片天,属于他自己的这片地,属于他自己的一片乡情相思,是画他自己”。
他不仅常到牧区写生,还看各类文史资料。多年来,他一直订购国外一些影像资料,专门研究动物。研究牛、马、驼等许多动物的进化、历史、生长、繁育、习性、身体结构、饮食习惯……难怪很多学者说他是个地道的动物专家了。
2000年,在新疆军区首长的支持下,他利用两年时间去长江、黄河两岸考察牛文化。他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为起点,南下至河南、陕西古都领悟农耕文明的遗韵。
在湖北孝感,他待了一个月,寻觅江南牧歌短笛楚文化的浪漫。他天天在水边写生。当地一位老先生得知张录成是从千里之外的新疆专门来画牛时,特别感动。知道张录成想看一看几百头水牛渡江的情景后,老先生用了几周时间,组织当地村民,把自己家的水牛赶出来,完成这一“盛会”。那天,当近千头水牛同时下水、渡江、争游时,张录成无比激动,不仅拍下珍贵的照片,也拍下了楚文化熏染的这片土地上的牛和人的传奇故事。那个壮观的历史性场面让他终生难忘。
在2001年,张录成为了观看云南的斗牛节,感受三江并流的远古雄浑和那里千古牛影的文化积淀,坐了4天4夜火车到了当地。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亲身感受斗牛的火热场面。他在当地待了3个月,收集了大量素材。正是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才使得他能在瞬间完成那些气势恢宏的作品。
天马行空的雄浑与浪漫
为了体现翰墨淋漓的感觉和气势恢宏的场面,张录成选择了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贵在该泼时汪洋恣肆,墨海翻腾;该惜时寸渣不染,灵光不昧,如苏东坡所云,“始知真放在精微”。 大写意表现的是大印象,那些稍纵即逝的场面非大写意不能为。而他动笔前已是成竹在胸,落笔时把握整体布局的同时,笔笔生发,步步为营,用笔大胆淋漓,焦墨、浓墨、淡墨穿插呼应,黑白相间,在看似没有章法间,完成了“千军万马的运筹帷幄”。
张录成的画作,无论是巨作还是尺幅,水墨淋漓间都有一种奔腾而来的气势。在他的笔下,牛是真性十足的圣雄,保留了原始的“牛性”,它们或在奋蹄、或在格斗、或在争雄、或在跋涉、或在休憩,都充满了生命的跃动和激情,狂野肆意,牛气冲天。他笔下的马也是桀骜不驯,狂野不拘,群马如阵云书卷,万万奔腾如排山倒海。“想起那汉唐雄风的辉煌,定是那横空出世排山倒海般的汗血宝驹谱写的篇章。”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就不足为奇了。而他用宿墨枯笔表现出来的野骆驼,展露了塔克拉玛干精灵的诡秘灵动,洒脱飘逸。
张录成比较满意的作品是挂在他画室的那幅《天马行空图》。那是2005年,他在青岛海边写生的时候,置身于茫茫大海,却常思故园辽阔草原。尤其是夜深人静,披衣凝望深邃星空时,感叹中不由浮想起汉武帝的《天马赋》,天幕星光熠熠如一群神马遨游,超群不凡。顿生的灵感让他欣喜若狂,铺开丈二宣纸,一个小时挥就了这幅《天马行空图》。该作品采用了夸张、抽象、浪漫的意象造型,在奔放笔墨中营造出浓而不腻、密而不杂的美丽画面,让人在无限想象中感受一种山外山、天外天的生命律动和蓬勃。
名家评说
■在当代,张录成笔下的牛、马、骆驼,又向我们展现出新貌。他将生命意识、漠野的壮阔、宏大的气势、刚烈精进的精神,融为强大的汉唐雄风,扑面而来,跃然纸上。图画其间,震撼心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陈传席
■十数年的风霜雪露,张录成以马为伴,与牛为友。天山戈壁的精灵呼唤,茫茫草原的震撼,使画家的心、画家的笔产生了不同异域的感受,而格外倾情于生活在天山草原戈壁的那些动物精灵身上。——邵大箴
■在他的身上似乎流淌着胡人之血,比内地人更见阳刚、雄强、血性;他的画,也更多了一种雄肆之美、刚烈之美、野性之美,以及那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孤寂之美。——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