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乾隆葫芦碗拍价65万:范制千个仅一个完美
来源/作者:网络 |
据《扬子晚报》报道,在收藏中,匏器,是比较偏冷门的收藏品,同时它以葫芦为原材料来制作,也是较为朴素的收藏品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徐廷贵在扬子鉴宝视频直播中介绍了匏器和葫芦这种相传较久但存世量较少的收藏品。
[匏器]
历史上匏器是国际礼品
徐廷贵介绍说,匏器,是明清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徐九公(又说梁九公)所创,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时,匏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据乾隆咏诗中提到康熙在西苑丰泽园曾经大量种植葫芦,并亲自选择优良品种。康熙、乾隆两朝匏器主要供皇帝赏玩,有时也用作国际礼品,或赏赐王公贵族。在民间,则用它盛酒或供玩赏。还有一种瓢葫芦,也叫匏,果实梨形,民间常对半开,用做舀水的瓢。
乾隆葫芦碗拍价65万元
匏器的种类差不多等同于葫芦的种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本长葫芦”的就是通过倒栽、勒脖、夹板、打结等方法长成形态各异的葫芦,达到翻、脖、肚、底的理想比例。
另一种被称作范制葫芦,就是以模具迫使葫芦依照人意愿生长成形。其制作方法就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各式花纹的阴文范模中将幼果包套起来,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制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以阳文显示出来。
范制葫芦有简有繁,有仅以两片木板将幼小葫芦夹起来,长成扁形葫芦的“夹范”;有仅求葫芦的造型各异的“素范”;还有一种用范模刻成各种图纹和形态,使长成的葫芦获得各种图纹和造型的“花范”,因成活率低,生成的匏器甚少,因此,价值也甚高。“匏器的价值近几年有比较好的势头,2007年一个拍卖会上一只乾隆范制葫芦碗拍卖价就高达65万元。”
范制千个仅一个完美
说起范制葫芦,徐廷贵表示,范模种类各异,最初的范模是木模,匏器上可看到模痕。“目前能见到的最老的范制葫芦都是二条或四条模痕”,还有瓦模、石膏模等,“现在市场上所见匏器统为石膏模范制”。
不过,还有一种纸模,这种被称作纸浆葫芦的,是把玩葫芦的上品,分为“手抓纸浆模”和“纸贴模”。其中,手抓纸浆模,是将纸浆糊于成型的木模上,待其干透脱模即可;纸贴模,则是将纸的碎条一层层粘在模胎上,达到一定厚度、强度即可。
“制作纸模葫芦的模具费工费时,较为稀少,能拥有一只好的纸模葫芦是玩家炫耀的资本。”徐廷贵说,当然还有其他范模,像“勒扎”、“夹板”,近年制模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竹编模、绳编模等新的范制方法。但范制数百上千个葫芦,最后才能长出一两个完美的匏器,“不是每个葫芦都能圆满地按照所构想的范模图形去生长的。”
徐廷贵还介绍说,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要对它加工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押花,天津人称掐花,就是用骨刀、玉刀、玛瑙刀等通过挤压的方式在本长葫芦上或范制葫芦上挤压出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纹饰。另一类是把生长不很饱满的瞎模葫芦进行补救,“押不同于刻,刻无论深浅,皮与肌层均可受损。而押花,皮与层均不受损,需要较高的技艺。”
[老葫芦]
明清老葫芦只存500件
“葫芦也是可以收藏的,但一般都是收藏老葫芦。”徐廷贵说,明清时期的葫芦多为皇家宫廷观赏工艺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人称之为“官窑”。经历“文革”以后的老葫芦存世稀少,藏家有老葫芦如凤毛麟角,连见到过老葫芦都成为炫耀的资本,“现在连故宫博物院也只有500件左右。”
不过,由于老葫芦珍贵,价值不菲,利益驱使目前造假做旧的很多,这就需要藏家能有双火眼金睛去鉴别它。徐廷贵介绍说,鉴别主要看三条:一是看色泽,老葫芦的颜色比较重,偏暗红色,也有黄色或淡黄色的。但无论颜色深浅必有一种厚重感,要注意颜色是不是做上去的。犹如古董家具上称之为包浆的一种自内而外的油润,称为油润于骨。二是听声音,老葫芦以手指轻弹发声清脆,而新葫芦胎里疏松而声音发闷。三是查胎里儿,老葫芦的胎和里子浑然一体,无法分辨,做旧的葫芦里子选用洱茶浸泡,使里子呈黑色或深褐色,但里层仍为白色或淡米色,没有厚重感。这是判断葫芦年份最可靠的办法。
老葫芦保存要防止虫蛀
“人们往往视葫芦为草本,不被重视、不知收藏。殊不知年代越久的葫芦越具灵性。”徐廷贵介绍说,古葫芦传世稀少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老葫芦没有出土只有传世,传世又难以保存,妥善保存方法就尤为重要。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在保管时切忌水洗,保存老葫芦不能受潮,里子不能进水。如需清洗只能擦外表。还要防虫蛀,凡蛀蚀谷物的虫都会蛀蚀葫芦,要防止蛀虫进入葫芦。
[匏器]
历史上匏器是国际礼品
徐廷贵介绍说,匏器,是明清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徐九公(又说梁九公)所创,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时,匏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据乾隆咏诗中提到康熙在西苑丰泽园曾经大量种植葫芦,并亲自选择优良品种。康熙、乾隆两朝匏器主要供皇帝赏玩,有时也用作国际礼品,或赏赐王公贵族。在民间,则用它盛酒或供玩赏。还有一种瓢葫芦,也叫匏,果实梨形,民间常对半开,用做舀水的瓢。
乾隆葫芦碗拍价65万元
匏器的种类差不多等同于葫芦的种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本长葫芦”的就是通过倒栽、勒脖、夹板、打结等方法长成形态各异的葫芦,达到翻、脖、肚、底的理想比例。
另一种被称作范制葫芦,就是以模具迫使葫芦依照人意愿生长成形。其制作方法就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各式花纹的阴文范模中将幼果包套起来,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制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以阳文显示出来。
范制葫芦有简有繁,有仅以两片木板将幼小葫芦夹起来,长成扁形葫芦的“夹范”;有仅求葫芦的造型各异的“素范”;还有一种用范模刻成各种图纹和形态,使长成的葫芦获得各种图纹和造型的“花范”,因成活率低,生成的匏器甚少,因此,价值也甚高。“匏器的价值近几年有比较好的势头,2007年一个拍卖会上一只乾隆范制葫芦碗拍卖价就高达65万元。”
范制千个仅一个完美
说起范制葫芦,徐廷贵表示,范模种类各异,最初的范模是木模,匏器上可看到模痕。“目前能见到的最老的范制葫芦都是二条或四条模痕”,还有瓦模、石膏模等,“现在市场上所见匏器统为石膏模范制”。
不过,还有一种纸模,这种被称作纸浆葫芦的,是把玩葫芦的上品,分为“手抓纸浆模”和“纸贴模”。其中,手抓纸浆模,是将纸浆糊于成型的木模上,待其干透脱模即可;纸贴模,则是将纸的碎条一层层粘在模胎上,达到一定厚度、强度即可。
“制作纸模葫芦的模具费工费时,较为稀少,能拥有一只好的纸模葫芦是玩家炫耀的资本。”徐廷贵说,当然还有其他范模,像“勒扎”、“夹板”,近年制模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竹编模、绳编模等新的范制方法。但范制数百上千个葫芦,最后才能长出一两个完美的匏器,“不是每个葫芦都能圆满地按照所构想的范模图形去生长的。”
徐廷贵还介绍说,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要对它加工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押花,天津人称掐花,就是用骨刀、玉刀、玛瑙刀等通过挤压的方式在本长葫芦上或范制葫芦上挤压出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纹饰。另一类是把生长不很饱满的瞎模葫芦进行补救,“押不同于刻,刻无论深浅,皮与肌层均可受损。而押花,皮与层均不受损,需要较高的技艺。”
[老葫芦]
明清老葫芦只存500件
“葫芦也是可以收藏的,但一般都是收藏老葫芦。”徐廷贵说,明清时期的葫芦多为皇家宫廷观赏工艺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人称之为“官窑”。经历“文革”以后的老葫芦存世稀少,藏家有老葫芦如凤毛麟角,连见到过老葫芦都成为炫耀的资本,“现在连故宫博物院也只有500件左右。”
不过,由于老葫芦珍贵,价值不菲,利益驱使目前造假做旧的很多,这就需要藏家能有双火眼金睛去鉴别它。徐廷贵介绍说,鉴别主要看三条:一是看色泽,老葫芦的颜色比较重,偏暗红色,也有黄色或淡黄色的。但无论颜色深浅必有一种厚重感,要注意颜色是不是做上去的。犹如古董家具上称之为包浆的一种自内而外的油润,称为油润于骨。二是听声音,老葫芦以手指轻弹发声清脆,而新葫芦胎里疏松而声音发闷。三是查胎里儿,老葫芦的胎和里子浑然一体,无法分辨,做旧的葫芦里子选用洱茶浸泡,使里子呈黑色或深褐色,但里层仍为白色或淡米色,没有厚重感。这是判断葫芦年份最可靠的办法。
老葫芦保存要防止虫蛀
“人们往往视葫芦为草本,不被重视、不知收藏。殊不知年代越久的葫芦越具灵性。”徐廷贵介绍说,古葫芦传世稀少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老葫芦没有出土只有传世,传世又难以保存,妥善保存方法就尤为重要。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在保管时切忌水洗,保存老葫芦不能受潮,里子不能进水。如需清洗只能擦外表。还要防虫蛀,凡蛀蚀谷物的虫都会蛀蚀葫芦,要防止蛀虫进入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