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背后的故事
来源/作者:网络 |
2010年3月4日中午12时40分,由书画鉴定家吕立新主讲的7集系列节目《水墨齐白石》,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在春季“两会”召开的黄金时节登上了央视知名栏目《百家讲坛》的殿堂。而在它之前是知名学者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更有曾在《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引起争议不断的知名学者刘心武的《红楼梦80回后真故事》。介于两者之间,《水墨齐白石》无论从题材还是从主讲者来说,都是一副新面孔。只是这样的“新”,被栏目组以巧妙的播放时间,在两个观众熟知的学者以及经典讲座之间,承担起《百家讲坛》期盼许久的“重”来。因为,《水墨齐白石》是该栏目创办多年来首次涉及到美术题材的一个重要讲座。
和其他学者不同,站在讲台前的吕立新,在《水墨齐白石》的开篇中,并没有从齐白石的生平开始,而是用一个当下的真实故事瞬间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在他的故事中,一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藏家请其鉴赏自己花近一亿元人民币陆续收藏到的100多幅齐白石作品,结果竟全是赝品,有些甚至还是来自北京潘家园的地摊货,最多不过值三、五十元人民币。如此巨额的价格及心理落差,不仅令听众乍舌,也使得吕立新凭借这条跌宕起伏的主线,顺利地将人牵入到自己所要展示的那个齐白石的世界中去。
而讲台上颇为镇定并不失风趣的吕立新,在回忆一年前录制《水墨齐白石》时,显得并不轻松,“当时感到压力很大,晚上常常都睡不着觉。”
2009年4月,吕立新刚刚写完一本关于齐白石的著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百家讲坛》取得了联系。其实,在此之前,主办方早有为齐白石立传的想法,也聘请过几位研究齐白石的专家进行试讲,但总是感到讲解的效果不尽人意。于是,在北京一处幽静的会所中,吕立新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的试讲,“让我准备十分钟的内容,我当时选择了一段齐白石和梅兰芳的故事,但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栏目,平时并没有过多关注过它,不知道其定位以及需要的风格。”吕立新回忆说,这次试讲可以说以失败告终,“讲得完全没有感觉,栏目组也提了很多意见,比如说需要更多的故事性、戏剧性的冲突。”
但栏目编导仿佛从这次失败的讲演中,反而更加认定了吕立新对齐白石的了解,于是,一个月后,第二次的试讲,在《百家讲坛》办公室举行。“这一次比较正式,那间办公室有一张和演播厅一模一样的演讲桌。”吕立新说,为了准备这次试讲,自己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反复观摩《百家讲坛》中其他学者的演讲内容,并不断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将很多戏剧性的冲突一点点地加入进来。”果然,第二次的试讲之后,编导们的脸上有了满意的笑容。而吕立新却并没有感到轻松“电视的压迫感毕竟和平时在大学演讲不同,稍有分神,便会被摄像机完整记录下来。”
一个月后,吕立新接到正式试讲通知。“这次是在《百家讲坛》的演播厅中,现场还有许多观众。”而此次试讲,则是决定《水墨齐白石》是否能真正录播的最后一道关卡。“录制的节目将上报审批,通过层层审查才能决定是否开始正式录制。”而以往很多试讲齐白石的学者、教授,也往往在这道关卡之前止步。
令吕立新没有想到的是,40分钟的演讲话音刚落,现场便有很多观众大声喝彩“讲得好!”甚至有人如发现新大陆一般称道“《百家讲坛》的一颗新星正在诞生”。而当录像送审时,一向苛刻的主审领导,仅仅看了10分钟,便决定通过。
一年很快过去了,持续7讲的《水墨齐白石》早已录制完成并已在央视隆重播出,节目中常常能听到现场观众的掌声,而吕立新说,这样的掌声并不是在为自己喝彩,而是给予了那个通过自己不同常规的表述,将更多面貌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齐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