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有多大

来源/作者:网络 |
  《环球》杂志记者/徐剑梅 夏海淑
  要回答中国艺术品市场泡沫有多大的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或许是国外的权威艺术藏家。
  艺术慈善与当代艺术的未来
  2007年底,被英国报纸称为“艺术女王”的路易丝·布劳恩来到中国。
    布劳恩是加拿大人,上世纪末起定居伦敦。她在全球25个国家经营发行约400种杂志,其中包括西方最重要的几种艺术杂志;她从事艺术收藏15年,收购了多家拍卖行,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所和基金会。在《泰晤士报》的英国富豪榜上,她排名第26,身家两亿英镑。喜欢八卦的英国百姓比较熟悉她的名字,因为小报一度盛传她与爱德华王子拍拖。
  她来的时候正值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爆炸”,而她来中国开通全球最大在线艺术平台“艺术资讯”的中文界面这件事本身,也增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热度。
  当然,对国人来说,或许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是一名艺术慈善家,期望着——至少她声称期望着,通过赞助艺术事业,发现和帮助新生艺术家,普及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消除贫困,促进和谐。
  对中国当代艺术,从创作、展示、政府支持力度到博物馆建设,她都只有赞美,没有批评。难道不存在负面的东西吗?她说:“我看事情,向来只看积极的一面。”
  于是记者问:你觉不觉得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高得过分?
  答曰,没有过分,但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需要保证博物馆有办法得到它们,而中国艺术家也必须在博物馆举办更多展览,为他们自己打下坚实基础。
  一针见血。时至今日,纵然中国的公共美术馆希望收藏本土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它们还能有这个实力吗?如果作品一味在卖家和买家之间来回打转,无从获得永久性的公共展示空间。那么中国当代艺术本身,也将被牢牢钉在市场上,听任投机者摆布,一如《纽约时报》的概括,继续“向资本主义致意”。
  不能不佩服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尼古拉斯·塞罗塔爵士的远见。早在2004年,他就预见到这一难题,设法获得23位成名英国艺术家每人至少捐赠一件作品的承诺。如今,其中7人已经兑现了诺言。2007年12月13日,最“值钱”的当代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更宣布向该馆无偿捐赠四件作品,据称他今后还将继续捐赠,总共至少要捐30件作品。
  这四件作品的估价超过了1000万英镑,被英报称为年度最昂贵的圣诞礼物。但赫斯特说:“我创作是为了让别人来看,如果我不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失败了。”
  设想中国美术馆馆长也如此这般振臂一呼,不知效果会如何?
  艺术慈善这个概念,似乎鲜为人知。其实,向艺术团体捐款、资助贫寒艺术家固然是标准的艺术慈善行为,艺术家向博物馆捐赠作品,企业家营建免费的在线艺术平台,又何尝不是慈善?
  十几年前,中国的许多当代艺术家或者泡在友谊宾馆之类外国人聚居的场所自我推销,或者眼巴巴地守株待兔,坐等西方人偶然光顾。如今,他们直接进入市场,依靠画廊和拍卖行走向世界。
    
浏览次数:757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谁在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   上篇文章:投资艺术品 心态要放平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