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触类旁通:捡漏捡到清代佛造像
来源/作者:网络 |

记得有专家说过:收藏是一门比对学。也就是说,我们在考古中发现的文物都是范本,和这个范本比对后,一样的就是真品,不一样的就被断定为赝品。当人拥有了对判断新老有了一种悟性之后,往往也会触类旁通。比如对老玉器、老瓷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看其他的杂项老不老,也可以看个七八分。
佛造像的升温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佛造像毁坏得很多,所以流传下来的佛造像价值都非常高。有时候也在电视里看到一些老的佛造像,但是具体如何对其进行辨别判断,我却毫无经验。当我意外地见到一尊非常迷你的小佛像时,我是又喜欢又犹豫。
喜欢是因为它非常精美,犹豫是因为我完全不懂佛造像,连这尊佛是什么名字都叫不出来。这么仓促买下来会不会交学费?我镇定下来,心里想着看老玉器的几个要点,细细地审视这个小佛像。
虽然只有我的手指大小,但是佛的开脸、五官、手指都雕得非常精致。背光非常完整,毫无残缺。掂手头,感觉是铜质的无疑。这么小巧,里面还封了东西,真是不容易,可见做工之精细。再看外表的颜色,既非全新,也没有做旧的痕迹,是很自然的经过盘玩的暗光。
巧的是,这个卖家也对佛造像一无所知,他也是凭着对老东西的感觉买回来的,具体老到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儿,有什么讲儿,他一句也说不出来。就这样,我们两个二把刀就糊里糊涂地交易了。因为体积很小,我花了不多的钱就把这尊迷你佛请回家,放在了明显的地方。因为太小,如果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很容易就弄丢了。
给几个朋友看,都说这个佛造像到清,我有点沾沾自喜。学习老玉让我对其他老物件有了感觉,看来学习什么东西要是学到精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多件近现代名家书画过千万 上篇文章:铜镜收藏:纹饰清晰度是关键因素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锦艺奇珍真可谓大美无言
- 10英镑买的双葫芦纹瓶换来35万倍的...
- 老钢笔讲故事:历史在笔尖划过
- 清代古墓深夜遭盗挖 全村老少出动抓盗...
- 收藏了20年的保时捷GT3 RS会是...
- 第四套人民币2角币收藏市场身价越发走...
- 他收藏60多件第一届女足世界杯藏品
- 鉴定文玩做幌诈骗60余万 凭照片鉴定...
- 盘点10年来艺术史上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 文物艺术品收藏讲究身世
- 挺直民族的脊梁:关于中国画现代化的思...
- 有2000年历史的漆画才是真正中国画
- 绝世写经卷现身南京博物院
- 2007中国热门艺术事件盘点(3)
- 杜月笙黄金荣所持老股票重现上海 多存...
- 猫形水滴请专家帮忙鉴定年代
- 名家题跋提升书画价值(图)
- 投资紫砂壶当代名家作品风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