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南越王博物馆镇馆之宝背后大有文化
来源/作者:网络 |
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成。
玉盒由青玉雕成,通高7.7厘米,口径9.8厘米,盖子与盆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盖面的纹饰分为三区,上面桥形的小钮里所套的玉环可以活动。盒身像个圆碗,也装饰有三圈纹饰。玉盒的玉质温润,内外打磨光洁,雕镂精细。
承盘高足杯,通高17厘米。由高足青玉玉杯、游龙衔花瓣玉托架、铜承盘三部分组成,造型呈三龙拱杯之势,它共由金、银、玉、铜、木五种材料作成,
“文帝行玺”金印为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在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一枚帝玺。印面边长3.1厘米,宽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以龙为钮,黄金铸成,打破了秦汉时期天子用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的规制。
虎节是又一国宝级精品。这件虎节长19厘米,最高11.6厘米,最厚1.2厘米。它用青铜铸成扁平板的老虎的形状,虎成蹲踞之势,虎口大张,尾部弯曲成“8”字形。虎身上的斑纹铸有弯叶形浅凹槽,内贴金箔片,双面共用60片。虎眼、虎耳均由细金片勾勒出。在虎节的正面有错金的铭文“王命命车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错金虎节。
镂孔薰炉,通高17.4厘米
“蜻蜓眼”玻璃珠
金花泡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全洪不久前参加了中英文化连线博物馆交流活动。在他看来,英国的博物馆在藏品的陈列展示,以及让观众走入藏品背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天地方面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事实上,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藏品之精、之系统在国内外早有盛名。它所依托的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
岭南“最早舶来品”证明
广州两千年前就有海外交往
全洪表示,南越王博物馆很多容易被人忽略的藏品也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墓中出土的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美的“蜻蜓眼”、玻璃珠等,并非古代中国的本土文物,却与地中海沿岸及西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有显著的类似之处。又如馆藏精品玉角杯,其母题也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反而在西亚、波斯等地所见较多,但其构图、加工、纹饰又是地道的“华夏制造”,它很可能证明,在比人们现在普遍接受时间更早,在南海上就已经有了一条相当成熟的经印度直抵地中海沿岸的贸易线路。它与人们熟知的陆上丝路,以及后期的海上丝路应当都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批岭南“最早的舶来品”。包括象牙、乳香、银盒、金花泡等。其中西耳室出土的5支大象牙,经鉴定是非洲象牙。镂孔薰炉与传统中国使用的博山炉大不一样,银盒的造型、纹饰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却与伊朗古苏撤城出土的刻有波斯王名字(公元前5世纪)的银器类同。这些有力地证明了广州早在2000年前即与海外有着密切的交往。
最重量级馆藏为僭越版“文帝行玺”
记者了解到,“文帝行玺”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最重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件藏品。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金印的印钮是一条游龙,盘曲成“S”形,龙头伸向一角,龙身上的鳞片和爪是铸成后凿刻的,龙腰隆起可以用来穿印绶。出土时,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迹,显然,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文帝行玺”金印主要特点以龙为钮,黄金铸成,僭称帝玺,打破了秦汉时期天子用玺以白玉为材料,以螭虎为印钮的规制。它与先前发现的“皇后玉玺”玉印和“皇帝信玺”封泥共同印证了史书记载秦汉实行的印玺制,此外,它还是墓主人身份最可靠的物证,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一千余件玉器堪称空前发现
“国宝”龙凤纹重环玉佩成馆标
南越王博物馆中所藏最丰,品质最精良的品类之一,是蔚为大观的玉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其中,玉器就有两百多件,是中国汉玉的一次空前发现。装饰用玉在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之中所占比例最大,品类也多。11套组玉佩和58件玉剑饰在装饰用玉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极为突出。其中,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玉片以长方形和方形为主,还有梯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头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红色丝线穿缀边角钻孔、打磨光滑的玉片做成,里面以丝绢衬贴加固。玉衣躯干部分大多利用废旧玉器或边角玉料切成小玉片,贴在麻布衬里上,再用红色丝带在表面对角粘贴。另一件精品承盘高足杯工艺精巧、造型奇特。秦汉时期统治者迷信神仙,认为饮甘露服丹药、玉屑可长生不死。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药石的实物,所以这件承盘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用来承聚甘露的器具。作为南博馆馆标的龙凤纹重环玉佩,堪称国宝。在设计上,玉佩分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向外圈,凤冠和尾羽上下延成卷云纹,把外圈空间填满。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喃喃细语,妙韵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