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来自都市的水墨
来源/作者:网络 |
季平
水墨风景写生.清晨 纸本水墨 68x55cm 2016年 近年来,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季平先生创作了一系列的水墨写生,重点聚焦于城市化改造浪潮中,人们在生活、记忆、观念与思想上细微的变化。他的作品通过对城市人群的独特观察与写照,从都市视角出发,注重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之后想象力的表现,在美术圈引起相当热烈的反响和讨论。
水墨风景写生.山里人家 纸本水墨 48x46cm 2016年 季平小我十来岁,我们相识于80年代初,那时他是工人业余画家中的佼佼者。那幅画筑路工人的《大路歌》创作,至今我还历历在目,当年的腕底功夫就很不错的。后来他进了媒体工作,但水墨始终是他的最爱,近二十年来,他已是活跃于上海的优秀水墨艺术家。
季平作品 这三十年来,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份融入了我们儿时记忆的弄堂、石库门时时出现在梦乡中。那会儿,季平在报社做夜班编辑,在夜深人静时面对着昔日灯光烁烁、充斥着市井烟火的瓦砾宅基时,心头掠过一丝苍凉。于是就好想把这种失去了的记忆,用笔画出来。这种源于表达的冲动,让他一发不可收拾,他用水墨画起了城市风景。他画石库门,寻常百姓的民居,也画上海的花园洋房。然而即使是欧式的洋楼,但一看就觉得是上海,那种上海特有的气息,有点洋气,但又会露出些许市井气味。这或许正是季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艺术家特有的敏感与自觉。季平原本热衷的是画人物,其实他的这种敏感在表现都市人物时更为突出。在十多年前他就画起了在拥挤的地铁里的人群,街上行色匆匆的行人。他很早就将视角投射至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全球化的旋涡中,经济高速运营,人们的精神与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季平的一批新作中正将镜头对准了这些都市的白领、外来务工者和普通的市民。面对新的主体显然传统的笔墨方式,趣味气息都已经无法贴切表达此种意蕴。季平采用的方式直率而强烈。版画般明快直率的黑白,整体概括,这种消解经典,颠复传统的手法,无非亦是作者进入当代语境的一种策略。这种拒绝中庸、拒绝含蓄、正是季平进入当代的主动表达。季平是造型能力很强的画家,然而强也有强的难处,因为强,容易概念化,容易缺少斟酌,千篇一律。故塑造的陌生化是一条出路。陌生可以冲击审美疲劳,陌生让画面的结构变得扑朔迷离,陌生会引得全然新颖的多因素的搭配。季平极喜欢关良的人物造型。关良的拙趣是他塑造时的精神标杆。季平近年来非常注重于写生,写生景物、写生人物、从写生中获得自然万物发出的生命信息,从写生中体悟这些信息与水墨技法的内在逻辑。当我们手握毛笔表达对象时,逻辑是构成季平水墨的内在原理。
水墨风景写生.沪上西区之一 纸本水墨 50x46cm 2014年 前几天读到一篇谈古体诗与互联网的文章,古体诗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逐渐形成了超稳定的创作思维、模式结构。而今在进入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与文化环境后,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其衰落边缘的命运。那么对于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水墨画岂不亦是如此。季平在做的种种水墨实验正是努力进入当代语境的智慧选择。在他近期的一些都市人物中,他舍弃了毛笔衣纹的勾描式的塑造,舍弃了许多细节,舍弃了墨色的枯湿浓淡,几乎以单纯的墨色,支撑画面的框架,随后以深沉的灰色烘染其间。留下的是明快与醇厚、朴实与大气。当然这种与大众欣赏经验相悖的笔墨方式,必然会引起众人的不适。然而任何新语言语法的诞生总是在破坏旧有语言,逻辑的基础上不断自我修炼、自我完善,不越雷池,何谈创造? 当然我未必就是认为这已是非常完美了,但这一步的跨出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季平近期还画了一组花鸟山水的小品,拈取传统山水花鸟的图式结构,但抽离了传统的皱法与文人气息,试图别呈新构。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思考有追求的画家。一套完善的语言系统应该能自如地言说人物山水花鸟。齐白石、林风眠、程十发,何人不是如此?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面对的疑难还是重重的。图式是古典的,与之匹配的笔墨结构放弃了,那么如何以新的韵味替之?文人气消解了,那么又该以何类气息充之? 当然,创造的乐趣正是在这重重的坎坷中,正是这种冲动会展现水墨的更多的可能性,季平的勇敢的实践,不息的思考,智慧的写生,就是在努力地以自己的水墨实验来回应这重重的疑难。季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将拭目以待。(张培成 作者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艺术家)
水墨风景写生.记忆中的房舍之二 纸本水墨 46x48cm 2017年 想要了解更多季平作品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季平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