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0.3毫米蛋壳上 雕刻围龙屋
来源/作者:网络 |
沿着石阶层层而上,约近二十级,见一围龙屋。房屋门前挂着一幅对联,屋顶砖瓦清晰可见。往巷道深处眺望,隐约还能看到多层“角楼”。这是大埔年轻蛋雕艺人罗景龙在0.3毫米厚的鸡蛋壳上雕刻的客家围龙屋。
罗景龙专研蛋雕技艺至今已近10年,创作了上千件作品,在他工作室内,还摆放着不少精美作品。有寿仙翁等经典神话人物,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更有反映客家建筑文化的泰安楼等古民居……其中客家古民居、十二生肖等系列作品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曾有人用3000元买下他的一个作品。
谈到最想做的事,罗景龙说:“接下来打算把客家文化融入蛋雕创作中,同时深入校园免费开展培训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推广蛋雕技艺。”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丘佳纳 罗文燕
初学雕刻
鸡蛋成筐碎掉手磨起厚茧
罗景龙,1988年,出生于大埔县枫朗镇。谁能想到这个30岁不到的小伙接触蛋雕技艺行业已经快10年了。罗景龙说,在广东省的蛋雕艺术圈子里,像他这般年轻的不多见。
在接触蛋雕这门技艺之前,罗景龙曾向民间艺人学过素描、画像,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2007年,罗景龙应征入伍,在湛江的部队文工团工作。之后5年的文艺军旅生涯,为其开启蛋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杂志上看到欧美基督教徒将鸡蛋壳绘以彩饰,取“新生”之义,使之成为复活节的装饰品,唤作“复活节彩蛋”。受其启发,他突发奇想:能否将素描画雕刻在鸡蛋壳上呢?说干就干,罗景龙马上买来工具和鸡蛋,尝试着雕刻起来。
困难超乎他的想象,蛋雕是一门集美术、雕刻等多项技法于一体的艺术,没有师傅领进门的罗景龙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首先摆在他眼前的第一头“拦路虎”,就是对于鸡蛋和工具的挑选。一碗鸡蛋里往往只能找到一个模样端正的鸡蛋,而对于优质锐利的雕刀也需经多次挑选。刚开始他去市场挑选鸡蛋,一挑就要许久,商铺老板还以为他故意找事,后来熟了才渐渐理解。
第一次在鸡蛋上雕刻时,罗景龙心惊胆战,蛋壳很薄,只有0.3毫米,稍不注意就会碎。创作初期,因为技法掌握不到位,经常把鸡蛋刻坏,常握雕刀的手也起了厚厚的茧。“当时鸡蛋是整筐整筐的碎掉了,这样的情况持续大概半年以上,部队的战友吃他的鸡蛋都吃怕了。”罗景龙回忆起那时煎熬的日子,不由得苦笑。
面对糟糕的现状,罗景龙从未选择放弃,经常一刻就是一整天,还出门拜师学艺,与别人切磋交流。在部队剩余的4年时光,罗景龙始终沉浸在蛋雕技艺上。
2010年,罗景龙在部队举办的“艺术绘画雕刻比赛”中,其蛋雕作品《龙腾四海》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让他感觉很有成就,坚定了他制作蛋雕的决心。
如走钢丝
雕刻十多天作品一不留神作废
苦心人,天不负。随着技艺的日益娴熟,罗景龙开始能灵活运用阴雕、阳雕等多种雕刻方法,并尝试去创作不同内容类型的作品。
“看起来小小的一枚蛋壳,制作起来很复杂,每个步骤都要小心谨慎,完成一个成型的作品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复杂的需要一个月。”据罗景龙介绍,制作一个蛋雕作品,首先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蛋,然后将蛋液抽出,用清水清洗蛋壳,并进行消毒防腐,再放到阴凉处风干。接着就是设计和雕刻阶段,根据构思好的图案,在蛋壳上描绘雏形,最后才开始正式雕刻。
蛋雕制作要自始至终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罗景龙说:“在3毫米厚的鸡蛋壳上‘动粗’如同走钢丝,每刻一刀都如履薄冰,雕刻的力道拿捏要非常到位,太重则碎,太轻则不出彩,不能有丝毫偏差。一个作品快制成时,更要小心细致,不能有一丝松懈,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据罗景龙回忆,他有过类似“惨痛”的经历,那时候尝试在鸵鸟蛋上进行“九龙戏珠”的创作,为此花费了十来天的时间,经常熬夜雕刻,到作品快成功的时候,一不注意用力稍大,作品废了。当时懊恼了许久,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近十年蛋雕生涯中,罗景龙共创作了上千件作品,有“寿仙翁”“七仙女”“睡罗汉”“文殊菩萨”等经典神话人物,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更有反映客家建筑文化的泰安楼、花萼楼等古民居。然而,罗景龙本人最为喜欢的还是《大埔民居》系列6件蛋雕作品,那是他用时3个月所创。2013年,罗景龙的《大埔民居》系列作品被大埔县博物馆收藏。
罗景龙对记者说:“客家古建筑是客家文化的大观园,自小就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希望能让传统的客家文化通过蛋雕的形式推广出去。”因此,罗景龙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大埔后,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坚持创作反映客家文化的蛋雕作品。
“蛋壳”远征
作品卖到大洋彼岸
如今,罗景龙全身心地投入到蛋雕创作中,并以此为业,成了一名艺术品制作营销师。他的蛋雕作品,尤其是客家民居、十二生肖等系列作品深受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曾有在中国游玩的美国游客买下他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打算回去送给他的小孩。想到他的作品将横跨大洋彼岸,罗景龙就一阵欣喜。在他的印象中,还有一个雕刻了龙的图案的蛋雕作品被人以3000元买走了,那是他卖过最贵的一个作品。还有一次,记得是2015年,有个福建老板到大埔游玩,机缘巧合之下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当时看到罗景龙的作品很惊讶,难以想象这么多古建筑能融入到小小的一枚鸡蛋中,当时福建老板立马就用5000元钱买了罗景龙的6个大埔民居系列作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团会邀请他前去现场表演蛋雕技艺,此前在梅州客家文博会上,他的蛋雕作品就曾大放异彩,引起众多市民围观。
艺术永无止境。“在国内蛋雕艺术圈里,除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广东专门研究蛋雕技艺的人并不多”,罗景龙说,他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艺人,一起切磋交流蛋雕技艺。
学习蛋雕技艺,天赋和基础固然重要,但罗景龙认为,“耐心和坚持力更加重要,蛋雕需要注重一点一滴,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长期专研蛋雕创作,罗景龙原本大大咧咧的性格,变得安静了许多,多了年轻小伙少有的沉稳,心思变得缜密起来。
今年罗景龙还不满30岁,他的蛋雕技艺道路刚刚开始。罗景龙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打算深入到校园,免费给学生作蛋雕艺术的课程培训。问及原因时,罗景龙说:“只有我尝试去做,才能让更多小朋友来了解蛋雕技艺,将蛋雕技艺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