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郑州北闸口:有花鸟鱼宠古玩旧物及郑州人的故事
来源/作者:网络 |
北闸口之于郑州,就像夫子庙之于南京,潘家园之于北京,带着时代或新或旧的印记,每周末准时开放。
遛鸟、卖花、逗狗、赶集,还有各种纪念章币、古玩旧物,五金回收、旧书杂件、修钟造表。。。。。。零碎琐细却又包罗万象。
初遇北闸口鸟市,恰逢立冬的晌午。没有周末的嘈杂喧嚣,却平添了几分市井的平静与祥和。
虽是立冬之际,阳光却明媚的有些反常。也好,风和日丽,不耽误孙大爷的鸟笼生意准点开张。
家住铁工里街家属院的孙大爷,在北闸口附近经营鸟笼生意已逾20载。今年65岁的他,曾任职于郑州铁路局后勤部,从事检修工作。
早年间,钻孔打磨积攒下来的维修经验,已然转化为而今精湛的鸟笼修补手艺,深受附近养鸟街坊的认可。
提及北闸口集市,孙大爷深谙此道:“集市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货币交易逐渐取代以票证为主的供应关系,市场有了买卖,集市也渐渐初具规模。”
旧时的北闸口,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郑州集市的开源之地。热闹昌荣的街市景象,从沿河路向北延伸至大石桥,向西蔓延至沙口路。
同样对北闸口言之凿凿的,还有家住二道街附近的许伯伯。
许伯伯是郑州树脂厂的离退休职工,祖籍上海。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到郑县支援建设,而后立业成家扎根于此。“郑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晚年时光,许伯伯的生活情志,大抵可以用“含饴弄孙”概括之。
通常情况下,他总是上午10点钟出没于此,提着鸟笼走走停停,和沿街的老门老户闲话家常,遇着行家还能顺道探讨一番豢鸟心得,与最市井、最具温度的老郑州不期而遇。
若逢周末,农贸时蔬、服装衣帽、花鸟鱼宠等各类摊铺,便以沿河路二道街为原点沿河扩散,宽度不足10米的狭窄街巷顿时被围的水泄不通。
许伯伯说,尤其遇着农历每月十五,或是进入农历十二月,鸡鸭鱼肉、水果干货便随之粉墨登场,不少老郑州都要赶往此地置办年货。
随着城市格局的变迁和居民人数的增多,京广快速路高架桥下,这段300米长的“盲肠通道”,给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困难。路窄摊多、占道经营等问题,让老郑州对这里又爱又恨。
从北闸口到沿河路,路面宽度逐渐递减。800米的狭道时常遭遇“肠梗阻”的尴尬,周末集市的出现,更是令该段路况雪上加霜。
几番整治仍旧见效甚微,而几经波折后,北闸口附近的集市规模已然大不如前,仅沿河路残喘而生。
“京沙快速路修建后,生意锐减了不少。只是每逢周末,尚且还能延续往日光景。”和平路口,52岁的张大姐说起北闸口近些年的变化,不禁悻悻而叹。
自打十年前买断工龄,她便以兜售猫狗买卖为生。年初,她为儿子贷款购置了一套婚房,而今每月4000多块的房贷是她每日营生的动力。“今天只要再卖出一条狗,这月的房贷便有着落了。”说罢,张大姐慌忙起身,卖力地招揽生意。
事实上,每一个混迹在北闸口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单不起眼的生意也都牵动着老城往日的生活印记,城市的历史和情绪在这里纠缠、生发,千姿百态的表达。
被铁路拦腰斩断的二道街,俯就在鳞次栉比的高楼背后。棚户、老屋,一副世人眼中破败萧条的模样,夹杂着鱼虫的浊腥味和泥土的清新气,暗合着老街旧时的记忆,每逢周末集市开张之时,便再一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72岁的王奶奶是这里的常客,相比于到高楼内的花卉市场挑挑拣拣,她更偏爱二道街的市井之气。
“这里接地气儿,街坊邻居彼此熟络,还能交流交流说说话。”王奶奶始终觉得,露天集市就是比室内场子敞亮,楼里的花鸟鱼宠生意总不是老郑州那么回事儿。
拾级而上,零零散散的错落着各类盆栽、绿植、多肉等花卉植物。时逢菊花盛开之际,沿街各色秋菊竞相开放,蔚然成风。
“立冬以后,花枝基本停止生长,植株水分消耗锐减,蒸发量也小。此时便要严格控制浇水,最好用喷壶。”关于菊科植被冬季养栽侃侃而谈的,是经营花卉生意20年之久的郑先生。
相较于市场里从事花鸟生意的散户,郑先生的花卉买卖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经营链。
从货源采购到种植培养,从绿苗移栽到配方土壤,每一个环节郑先生都熟谙于心。不仅仅兜售盆栽植被,和花卉种植有关的一切周边所需,这里一应俱全。
顺着二道街往里走,古玩鸟宠、五金回收,那些犄角旮旯里的日常琐碎,竟然在此番市井之色下被赋予了生活的情志。
由于来时并非周末,无奈错过了街市繁荣之景良多。但不得不说,北闸口是个热情的地方。
走街串巷,和摊位老板相互攀谈,飙的是正宗的河南腔。相互递一根香烟,握一下手,感情交流简单而纯粹,这便是老郑州最真实的写照。在钢筋水泥铸建的城市里,二道街“拒绝”冷漠。
如今的郑州,越来越繁华,而这些老街古巷,却日渐衰落。忙碌的我们,也开始渐渐遗忘老城曾经的模样,趁它还在、趁它未拆,周末的时候,不妨找个阳光明媚的时间来北闸口温故、知新。
来源: 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