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收藏心经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殷紫
  我是在华盛顿DC的U街上的一家设计专卖店碰到丽莎·罗伯兹(LisaRoberts)的。就我的个人胃口来说,这家店显得有点商业化,甚至稍稍俗气;左转右转,到处都是阿莱西(ALESS)的产品,令人觉得缺乏点新意。
  我并不是说商业化不好,事实上设计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要商品化吗?不考虑商业因素的设计,多少是自娱自乐的艺术品。商业化了的设计品同样可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像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所倡导的,在设计既实用又必需的东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也把它做得漂亮。
  罗伯兹的书《未来古董》(AntiquesofTheFuture)就是鼓励人们在批量生产的商品中淘宝,因为当这些东西停产后,再过若干年,指不定就成颇有价值的古董了。那天晚上,她在U街的这家设计小店里做了一个小规模的签书讲座,来的人不多,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圈内人,场面未免有点冷清,而她面对的提问亦不轻松。
  究竟什么样的东西会成为未来的古董?罗伯兹给出这样的指导:东西必须在视觉上抢眼;东西必须是批量生产品;东西必须是过去50年中设计并制作的;东西并非为了收藏而生产;东西有可能在博物馆和画廊中展出过;东西也许是某个博物馆的馆藏;东西也许获得设计奖项;东西的设计师也许是设计界的领先人物。
  建筑师出身的罗伯兹一定是有收藏癖的,经年来她搜罗了一件又一件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设计品,从削土豆的刨刀到巨大的椅子,应有尽有,倒也都是生活日用品。终于等到数量成百,在朋友的鼓励下结集出书,展示自己的收藏的同时,也和喜欢设计的同好们分享一下收藏心经。我个人认为,上面的“收藏指导”,是她现在的心得总结,想当初她开始零敲碎打地买的时候,倒也未必有此心计。换句话说,带着这样的心计去逛店,至少不是我的爱好。好像是否喜欢该设计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若干年后的标价,也许这样才够职业收藏家的心态?在我看来却是乐趣全无了。
  有个在场的年轻设计师问,那你买了那么多东西,怎样才不被东西来左右你的生活呢?这其实也是在场很多人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你这个女人好有占有欲啊,不过这样买下去,到底是你占有东西,还是东西占有你呢?罗伯兹坦诚她的收藏品已经开始多得溢出来,她不得不专门在家里辟出一间房间精心摆放(好像是为将来的博物馆做准备?),而至于究竟谁拥有谁,她说,有好些东西都是她实际生活中天天用到的,比如麦克·格雷夫斯的水壶。
  收藏一把开罐器和收藏一幅毕加索好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谁也不能拿一幅画怎么样,除了看,还是看。可是大多数人买了心仪的工具,总还是要用用,越用越顺手才开心,毕竟厨房不是博物馆展厅。而设计的实用价值也正是在使用中才能久经考验地体现出来,中看不中用的家伙绝对过不了家庭主妇这一关。就像大腕菲力普·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几乎没有人买来是为了真的榨汁的,因为它根本就不怎么好用。是虚荣?还是经不住美的诱惑?怎么说都成,反正斯塔克这老油子是赚够了。
  罗伯兹的个人收藏还是有相当部分经典的,尽管我觉得或许由于地理原因,她忽略了大量近50年来优秀的北欧设计品。然而这本来就是个很个人品位的一家之言,她若能抛砖引玉地引起更多人对当代设计的兴趣,倒也是件很好的事情。
  自以为很有免疫力的我,上个星期去家附近的杂活五金店买电线插头的时候,居然发现由UMBRA出品,已经绝版了的GARBINIGARBINO垃圾筒没人搭理地挤在一大堆很难看的垃圾筒之中。没有听罗伯兹的介绍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漂亮垃圾筒的存在,可现在,我自然无法抗拒把这个标着$7.99的可爱小筒捧回家了。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浏览次数:1647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江南书画作伪种种   上篇文章:怎样从下乡的那里拣到宝物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