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收藏知识
文章阅读

名家画作改头换面值得警惕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文/艾祥
  在艺术品拍卖中,藏家对于作品以往的表现非常关注,特别是在目前整体行情普遍上涨的时候,以往的价格更是对于当前定价的一个参考。然而近期申城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幅2005年就拍出逾百万的作品,此次仅拍出了72.8万元,其中无疑告诉投资者,对于以往的天价,还是需要认真辨别。
  “掉价”并不意外
  近日,在朵云轩春拍中,齐白石的《清福紫藤》立轴,估价40万至50万元,成交价为72.8万元。通过其款识,可以使我们查到这幅作品曾经出现在2005年重庆中艺首届艺术品拍卖会上,当时的名称为《紫藤》,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作品是当时拍卖会上的“标王”。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齐白石所画《紫藤》被拍卖师以45万的价格请上拍卖台后,一位来自北方的89号买家,以及一位受远在广东买家委托的电话委托员152号纷纷举牌竞价,该幅3.9平尺的画最终以一百万元的价格被广东买家所获。其实,这个价格距离作品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即2004年朵云轩秋拍上,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当时的估价为15万至20万元,成交价为35.2万元。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年底的35.2万元,到今天的72.8万元,其升值幅度还是非常符合整个市场规律的,特别是从近年来拍卖市场的规律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泡沫,但其中在2005年的巨大升幅,却有许多不符合市场的因素。对于投资者来说,综合分析一幅画的价格,一定要剔除其中的不符合市场因素,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符合市场规律的拍卖成绩上。
  分辨大有讲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站将拍卖纪录刊登,现在要查询一件拍品的价格是越来越简单了,这也为一些市场投机者创造了便利,一些“天价”纷纷产生,这无疑给许多新进的藏家抛出了“烟雾弹”。那如何才能进行分辨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关注大型拍卖行的成交纪录,然而事实上,艺术品拍卖的价格,很大的因素不仅仅在于艺术品和拍卖行,还包括当时的市场环境等很偶然的因素。
  在今年的春拍中,汪亚尘的《荷花鸳鸯》镜片,估价8000至15000元,成交价却只有8960元。通过查询拍卖纪录,我们可以发现,这幅作品曾经出现在北京荣宝200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当时的估价为2万至3万元,成交价是5.06万元。而在2005年,这幅作品再次出现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的时候,成交价只有1.65万元了,应该说,北京荣宝、中国嘉德都是大型拍卖行,因此对于这件作品的价格分析,更要从整个市场的大环境进行分析了。因此在2004年的时候,市场对于中小名头画家的作品是非常追捧的,特别是像汪亚尘这样曾经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过浓墨重彩一笔的,但是随着整个市场环境的改变,投资者的口味也在发生着变化,原先炒作过的作品价格开始合理回归,因此要真正来判断这幅作品价值的时候,现在的价格无疑是最好的参考,也应该成为今后藏家关注的焦点。
  警惕“改头换面”
  在今年申城的一场拍卖会上,吴湖帆在1947年创作的《山水》镜片,估价20万至40万元,成交价为35.84万元。通过查询,我们可以发现,在2007年上海工美的春拍中,有一个吴湖帆在1947年创作的《层峦拥翠图》镜心,无论是题识和构图上几乎一模一样,但当时的成交价是330万元。难道是吴湖帆作品的贬值了吗?当然不是,细看《层峦拥翠图》镜心的题识,上面为:古树连云密,层峦拥翠浮。近读北苑潇湘夏山,巨然茂林海野,郭熙早春、幽谷诸图略有领悟,戏笔作此,稍会我心,藉为叔鼎先生雅鉴,聊博一粲而已。丁亥二月,吴湖帆识。仅仅隔了一月,吴湖帆就会为两个不同的人画同一幅构图的作品吗?
  我们并不否认同一位画家,会对特定题材情有独钟,而且会画多幅,但是同一构图、同一尺寸,在短时期内频繁创作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而随着人们通过网络查询拍卖纪录的频繁使用,许多藏家往往会通过款识对于作品进行查询。在这个时候,一两个微小的差别往往是作品巨大的差异。这种“改头换面”无疑是值得藏家警惕的,两件作品的价格不具有任何的可比较性。
浏览次数:1189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