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当今古玩市场还有漏可捡吗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谈起捡漏这事儿,迷恋收藏二十余载的张先生,大摇其头“买的不如卖的精,当今古玩市场几乎无漏可捡,捡漏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捡了漏,大把的钱扔进去连个响儿都没有。”
在收藏界,时常流传着种种捡漏的传奇“神话”和故事。有数字显示,目前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位收藏爱好者,加之各类收藏节目的热播,古玩市场无不显示出“全民收藏”时代到来的火暴场面。那么,眼下的古玩市场真的还有漏可捡吗?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仪的藏品呢?
捡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宽改造时挖地基,挖出来的耀州窑完整器及残件数量惊人。一次,一个农民工就挖出了一个耀州窑的梅瓶,15块钱卖给来工地上“捡漏”的人,这件梅瓶后来到了古玩商手里,卖到70多万的高价。类似现在很多店面里摆放的耀州瓷当时挖出来不下百十余件,大都以几百块钱的价钱卖了,现在每件价值都在十几万元以上。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个农民工挖出来不少玉器、瓷器。有个古玩商路过工地,这个农民工从床底下拿出来一个明代青花的大罐,对他说,这东西我没用,你给我买两盒烟就给你,这个人就以两盒烟换回来这个大罐。后来一万块钱卖给一个古玩商,古玩商请专家鉴定得知这是个明初的永乐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残缺的话,价值几百万元。
故事之三:有师生三人,约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场转转。一家店里放着一对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铺底,花形是一对鸳鸯,簪子上面的土还是湿的。师生三人就戏称说,这还冒着热气呢。店主要价1200元,后来讨价还价,1000块钱买了回去,经专家鉴定,这对簪子市场价值七八万元人民币。
捡漏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专家王先生讲了几个捡漏的故事作为开场白。提起捡漏,他说,目前在古玩市场,包括古玩店、拍卖行,只要眼力到位,还是有漏可捡的。
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开古玩店的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有眼力的藏家还是有漏可捡的。很多人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鉴定更是一门综合学科,一个人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捡漏还要见多识广。真品见得多了,古玩的神韵就熟记于心,那种熟悉的感觉是作假作不出来的。收藏家李先生举例子说,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场发现一件藏品,形状像个笔筒,高约二十厘米,直径七八厘米,上面有两个眼。当时卖家要价200块钱,看的人很多,但却没人买。他准备买的时候,朋友还说买这干什么,四不像。其实是他们不识货,这是个汉代黄釉陶水计时,是用来计时间的工具。这种器型特别少见,他常常去博物馆、古玩市场学习,在汉阳陵博物馆见过这种器型。于是他当时就果断买下,这件藏品现在估计价值1万元以上。
再有,捡漏最好找冷门藏品。“我觉得现在收藏还有漏可捡,首先要瞄准别人不太关心的冷门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阵去古玩市场,收藏了四枚印章。这几枚印章一般人都不会关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质也好。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鉴赏知识,他就会与这几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话说:360行,古董为王。古玩这个领域,纷繁庞杂,风险很大,有些人属于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别人捡了漏。收藏无捷径可走,知识就是财富,捡漏说白了就是“有知识有眼力的人捡无知识的人的漏”。
捡漏小心中了圈套
现在的古玩市场几乎没有便宜漏可捡。这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告诉你有漏可捡,他自己怎么不去捡,这本身就是一个圈套。
李先生举例说,有朋友甲喜欢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里,托人跟李四说,某店里有件好藏品。李四想买这个藏品,找甲来鉴定,甲一口咬定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千块钱。于是李四就买了,买回来后有人说他买的藏品不对,于是,李四跑到店里退货,店主却说,藏品是别人寄放在店里卖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来解决。此时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买的时候找的鉴定家居然也是甲。
当然,收藏不要听故事。藏家雷先生说,编故事是文物小商贩的惯用伎俩,编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实,说出来的故事让人心动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设好的陷阱。
收藏还要有平和的心态。只要自己喜欢,无论真假、什么年代,哪怕是现代工艺品,买回来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万不能抱着捡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态,这样的人往往会被骗。雷先生说,一次他在古玩市场发现了一幅石宪章的八尺对开的条幅,他一看就是石老的真迹。卖字的人要价400元,他给了600元。回来装裱好,非常大气、漂亮。他还收藏有一对石狮,是在农村无意中捡来的,曾经有老板要用一辆奔驰500和他换,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收藏纯粹是一种研究、欣赏和把玩,并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
鉴别藏品真假有窍门
要想识别藏品真假,一定要和藏品交朋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看。看实物,抓住任何机会看真品。举例来说,路上有黄金和翡翠两块,95%的人肯定会拿走黄金,而5%的人认识翡翠,知道翡翠的价值远远高于黄金,知识就是财富。
二、多问。多请教行家、专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提升眼力。
三、多跑。坐在家里,对照书本收藏,是万万不可取的,远没有勤快地跑到市场、博物馆看实物以提高自己的鉴别水平来得快。藏家李先生说他经常到博物馆去学习,在市场上遇到真品时,他就能一眼认出来,这样才有了捡漏的机会。
现在的古玩鉴定,要用否定法而不是以前的认定法。李先生说,他的诀窍就是一票否决法:藏品的几个特征有一点不对,就被否决了。认定法则不够保险,假如鉴别一件藏品要根据其六个方面特征,专家一看,五个方面都对,就有一个特征不对,总会认为应该问题不大,其实往往就上当了。(阿超)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在收藏界,时常流传着种种捡漏的传奇“神话”和故事。有数字显示,目前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位收藏爱好者,加之各类收藏节目的热播,古玩市场无不显示出“全民收藏”时代到来的火暴场面。那么,眼下的古玩市场真的还有漏可捡吗?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仪的藏品呢?
捡漏故事大揭底
故事之一:前些年,某大街拓宽改造时挖地基,挖出来的耀州窑完整器及残件数量惊人。一次,一个农民工就挖出了一个耀州窑的梅瓶,15块钱卖给来工地上“捡漏”的人,这件梅瓶后来到了古玩商手里,卖到70多万的高价。类似现在很多店面里摆放的耀州瓷当时挖出来不下百十余件,大都以几百块钱的价钱卖了,现在每件价值都在十几万元以上。
故事之二:某工地,一个农民工挖出来不少玉器、瓷器。有个古玩商路过工地,这个农民工从床底下拿出来一个明代青花的大罐,对他说,这东西我没用,你给我买两盒烟就给你,这个人就以两盒烟换回来这个大罐。后来一万块钱卖给一个古玩商,古玩商请专家鉴定得知这是个明初的永乐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残缺的话,价值几百万元。
故事之三:有师生三人,约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场转转。一家店里放着一对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铺底,花形是一对鸳鸯,簪子上面的土还是湿的。师生三人就戏称说,这还冒着热气呢。店主要价1200元,后来讨价还价,1000块钱买了回去,经专家鉴定,这对簪子市场价值七八万元人民币。
捡漏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一位收藏专家王先生讲了几个捡漏的故事作为开场白。提起捡漏,他说,目前在古玩市场,包括古玩店、拍卖行,只要眼力到位,还是有漏可捡的。
现在古玩店层出不穷,但大多开古玩店的对自己的货品都一知半解,并不完全了解艺术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价值,有眼力的藏家还是有漏可捡的。很多人捡不到漏是因为其知识积累和储备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摆在他眼前,他不识货也没用。鉴定更是一门综合学科,一个人只有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磨炼,才有资格谈捡漏。照着书本去捡漏,一定会上当受骗。
当然,要想捡漏还要见多识广。真品见得多了,古玩的神韵就熟记于心,那种熟悉的感觉是作假作不出来的。收藏家李先生举例子说,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场发现一件藏品,形状像个笔筒,高约二十厘米,直径七八厘米,上面有两个眼。当时卖家要价200块钱,看的人很多,但却没人买。他准备买的时候,朋友还说买这干什么,四不像。其实是他们不识货,这是个汉代黄釉陶水计时,是用来计时间的工具。这种器型特别少见,他常常去博物馆、古玩市场学习,在汉阳陵博物馆见过这种器型。于是他当时就果断买下,这件藏品现在估计价值1万元以上。
再有,捡漏最好找冷门藏品。“我觉得现在收藏还有漏可捡,首先要瞄准别人不太关心的冷门藏品。”藏家雷先生坦言,他前一阵去古玩市场,收藏了四枚印章。这几枚印章一般人都不会关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质也好。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鉴赏知识,他就会与这几枚印章失之交臂。
有句古话说:360行,古董为王。古玩这个领域,纷繁庞杂,风险很大,有些人属于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别人捡了漏。收藏无捷径可走,知识就是财富,捡漏说白了就是“有知识有眼力的人捡无知识的人的漏”。
捡漏小心中了圈套
现在的古玩市场几乎没有便宜漏可捡。这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告诉你有漏可捡,他自己怎么不去捡,这本身就是一个圈套。
李先生举例说,有朋友甲喜欢收藏,甲把一件藏品放在某古玩店里,托人跟李四说,某店里有件好藏品。李四想买这个藏品,找甲来鉴定,甲一口咬定这藏品是真的,能值五千块钱。于是李四就买了,买回来后有人说他买的藏品不对,于是,李四跑到店里退货,店主却说,藏品是别人寄放在店里卖的,他只能找藏品的主人来解决。此时李四才知道,藏品是甲的,他买的时候找的鉴定家居然也是甲。
当然,收藏不要听故事。藏家雷先生说,编故事是文物小商贩的惯用伎俩,编故事的人往往看上去憨厚老实,说出来的故事让人心动不已,心急的收藏者正好中了人家早已设好的陷阱。
收藏还要有平和的心态。只要自己喜欢,无论真假、什么年代,哪怕是现代工艺品,买回来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万不能抱着捡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态,这样的人往往会被骗。雷先生说,一次他在古玩市场发现了一幅石宪章的八尺对开的条幅,他一看就是石老的真迹。卖字的人要价400元,他给了600元。回来装裱好,非常大气、漂亮。他还收藏有一对石狮,是在农村无意中捡来的,曾经有老板要用一辆奔驰500和他换,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收藏纯粹是一种研究、欣赏和把玩,并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
鉴别藏品真假有窍门
要想识别藏品真假,一定要和藏品交朋友。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看。看实物,抓住任何机会看真品。举例来说,路上有黄金和翡翠两块,95%的人肯定会拿走黄金,而5%的人认识翡翠,知道翡翠的价值远远高于黄金,知识就是财富。
二、多问。多请教行家、专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提升眼力。
三、多跑。坐在家里,对照书本收藏,是万万不可取的,远没有勤快地跑到市场、博物馆看实物以提高自己的鉴别水平来得快。藏家李先生说他经常到博物馆去学习,在市场上遇到真品时,他就能一眼认出来,这样才有了捡漏的机会。
现在的古玩鉴定,要用否定法而不是以前的认定法。李先生说,他的诀窍就是一票否决法:藏品的几个特征有一点不对,就被否决了。认定法则不够保险,假如鉴别一件藏品要根据其六个方面特征,专家一看,五个方面都对,就有一个特征不对,总会认为应该问题不大,其实往往就上当了。(阿超)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名家画作改头换面值得警惕 上篇文章:万珺说翡翠:如何识别翡翠的A货B货C货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两位画家笔下的马拉之死:英雄还是恶魔...
- 让人惊叹的画中珠宝
- 贵金属纪念币仿伪基础知识问答(三)
- 瓷器上的佛教人物图案
- 收藏价值日益高涨 翡翠应要如何鉴赏和...
- 上海交通大学继教院古代玉器鉴定课程预...
- 瓷器工艺品丨素雅简洁的清康熙青花团寿...
- 赌石五大绝学:一个在瑞丽赌石成名的高...
- 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行情吗(图)
- 古代木炭 不仅取暖与做饭 还作画
- 怎么才能不让珍贵稀少的宝石南红黯然失...
- 比照片还真实的超写实油画
- 当前书画市场造假十大手段剖析
- 小叶紫檀不可不知的术语
- 艺术品真伪是大问题 谁来鉴定鉴定师
- 晨报推藏品大舞台 免费鉴宝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3)
- 明代并不存在粉彩瓷 古瓷收藏先学历史...
- 从吴昌硕的“朋友圈”看海派胸怀
- 古代头饰欣赏:云鬓花颜金步摇
-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149.5万成交
- 淘宝海外 切忌不看来源
- 同名不同命:唐伯虎两幅《虚阁晚凉图》...
- 诚轩22春拍瓷器工艺品丨尽态极妍:雍...
-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