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唐代题字陶俑探秘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来源: 收藏杂志
唐代是我国陶瓷业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厚葬之风催生了在随葬陶俑上题字的盛行。
题字俑一般为中小型素烧俑或绘彩俑,三彩器也有发现,不过很少。有可能是三彩器表面光滑,字迹易脱落的原因。文字多题写在陶俑背部无彩之处,也有的题在俑的内壁、颈部、足部、裙下摆处的,没有固定的格式。题字字体粗细不等、大小不一、不拘一格,随意洒脱,似在行、楷之间。已发现题字俑的题字,有的字迹已经脱落无法辨认,有的则渗入胎体,可谓“入陶三分”。题字最多的是男、女侍俑。题写内容有称名的,如“素卿”“春花”“秋月”等;有表达职事的,如“力士”“奴”“奴典乐”“执砚”等;有表明身份地位的,如“文官”“武官”等;还有喻意吉祥的,如“盈”“大吉”等。
多年来,陕西咸阳、福建福州、江苏扬州、湖南衡阳等地的唐墓均有题字俑出土,而中原地区的郑州、巩义、洛阳则是出土唐代题字俑数量最多、题字内容最丰富的地区。仅巩义市就出土题字俑60余件,其中字迹清晰可辨的有30余件。这说明题字俑现象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人物俑题字
唐“奴万岁” 男俑 1991年巩义鲁庄镇出土 “奴万岁”。1991年河南巩义鲁庄镇唐墓出土男陶俑上题字。俑高21厘米,白胎。戴头盔,唇绘红彩,圆护、裤、靴、腰带绘黑彩。背部朱书“奴万岁”。
唐“奴益钱”男俑 1988年巩义芝田出土 “奴益钱”。1988年河南巩义芝田90号唐墓出土男陶俑题字。俑高21.5厘米,白胎。唇涂红彩,背部墨书“奴益钱”。
唐“奴益富”男俑 巩义鲁庄镇出土 “奴益富”。河南巩义鲁庄镇唐墓出土男陶俑题字。俑高21.5厘米,灰白胎。戴头盔,脸颊、唇部、腰带绘红彩。背部朱书“奴益富”三字。
唐“□元及之奴”男俑 巩义鲁庄镇出土 “□元及之奴”。1991年河南巩义鲁庄镇唐墓出土男陶俑题字。俑高21.3厘米,灰白胎。头盔、脸颊、唇部绘红彩。背部朱书“□元及之奴”五字。
唐“奴典乐”男俑 1995年巩义出土 “奴典乐”。1995年河南巩义唐墓出土男陶俑题字。俑高25厘米,灰白胎。朱唇,红脸颊,描眉点睛,帽、腰带绘黑彩。背部墨书“奴典乐”。
唐“春花”女俑 巩义南河渡采集 “春花”。1986年河南巩义南河渡二队采集女俑之题字。俑高23.5厘米,头绾低髻,浓眉、高鼻、朱唇,面部丰满。身着交领窄袖襦,外罩枣红半袖,肩披白帛,下着黄裙。白胎,发绘黑彩。背部墨书“春花”二字。
“芳树”“益智”“春花”“颜容”为1957年河南巩义唐墓出土四女陶俑题字。此四俑为同模制成,均高32厘米,其中3件缺首。从完整的一件可知,头部作元宝式发髻,身着白色长裙,紫色短褂,黄色披巾。双手拱于胸前。题字除“春花”二字竖行书于背后裙上外,余皆横书于短褂背后下沿。
“执砚”“从命”“奉言”“善来”题字、四男陶俑与上述题字四女陶俑同出一墓。“力士”题字男俑亦为上述同一唐墓出土。以上9件陶俑同出一墓,均有题字,字迹清晰,极为少见。题字皆为墨书,字体不大讲究,界于行楷之间,个别字画尚存六朝遗风。题字部位均在俑背后不明显处。从同墓所出墓志可知,墓主是河南地区的一个地方官,死于大中三年(849年)。随葬陶俑是他生前护卫、侍从、奴仆们的再现。从题字上看,“力士”代表墓主的护卫;“执砚”等四男俑是墓主生前下属及幕僚们的象征;其余四女俑则代表墓主的婢女,亦各取一名记之。
唐“奴益财”男俑 1995年巩义出土 “奴宜财”。1995年河南巩义唐墓出土男陶俑题字。俑高25厘米,灰白胎。面颊涂红彩,朱唇,黑彩绘眉、须、帽、腰带。背部墨书“奴宜财”。
唐“文官”男俑 1993年巩义出土 “文官”。1993年河南巩义唐墓出土男陶俑题字。俑残高35厘米。文吏装束,头戴黑色——梁进贤冠,身穿橘红交领宽袖襦,花纹多脱落,外罩裆(古代指背心)甲,甲上有红黑彩绘纹饰,腰束带,下部残缺。眉目清秀,鼻直口方。灰白胎,面部涂白,绘朱唇。背部墨书“文官”二字
唐“武官”男俑 1986年巩义南河渡采集 “武官”。1986年河南巩义南河渡一队采集男陶俑题字。俑高42厘米。头戴冠,浓眉紧锁,高鼻,朱唇,身着交领宽袖襦,红彩绘云纹,着黑靴,站于圆形台座上。灰白胎,红彩勾画下袍。背书“武官”二字。
动物俑题字
唐“马食天仓”立马俑 1988年巩义康店采集 “马食天仓”。1988年河南巩义康店采集之马俑题字。俑长27厘米。勾首,弯颈,小尾,剪鬃,剪缨扬起。背上置鞍,鞍上有橘红袱,黑鞯。腿残,立于方形台板上。灰白胎,口鼻绘红彩,黑彩绘眼睛、络头、攀胸、革带、,有饰带、跋尘。颈一侧墨书“马食天仓”四字。
唐“祖明”镇墓兽 1986年巩义采集 “祖明”。1986年河南巩义采集之镇墓兽题字。俑高30.5厘米。兽头顶有弯曲双角,角前部有两个附角。小耳,凸眉,大眼,阔口,露齿,颌下有3缕胡须。额前宝珠失落,板须宽大,肩部生掌状双翼,蹄足,蹲坐于椭圆形台座上。灰白胎,板须、双翼,前肢绘黑彩,胸毛绘黑红彩,座为黑彩。背部墨书“祖明”二字。
唐“地吞”镇墓兽 1995年巩义出土 “地吞”。1995年河南巩义第二纸厂1号唐墓出土之镇墓兽题字。俑高11.5厘米。兽呈伏卧状,体貌如牛又似鼠,面部如狮,凸眉,瞠目,耸鼻,颌下刻划须毛,头顶部刻划长鬃毛,前肢短粗,两胁刻划双翼,下部有椭圆形中空底座,相貌凶悍狰狞。白胎,有彩绘痕迹。体内壁一侧墨书“地吞”二字。
唐代流行为镇墓俑题名的习俗。《大唐六典》中有明确记载:“……当圹、当野、祖明、地轴、诞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声音队与童仆之属。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为之,其长率七寸。”王去非、徐苹芳两位先生根据《大唐六典》《通典》《大唐开元礼》《大汉原陵秘葬经》等典籍记载,认为“祖明”“地轴”为两个镇墓兽,“当圹”“当野”为两个天王俑。根据俑类题名情况看,证明了兽面镇墓兽确是“祖明”,其作用主要是辟恶驱邪。“马食天仓”,据《史记·天官书》载:“胄为天仓”,示此马为神马,马的主人已经成神;“柏人堂堂,天食天仓,墓中有事、柏人抵当(挡)。”以柏人抵御不测,辟邪驱恶,即告诫那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墓主人业已成神,不要去打扰他们的亡灵了。
从题字俑的种类看,男、女侍俑是伺奉墓主人的,文官俑是借以为墓主出谋划策的,武士俑是用来防护守卫的,马俑是供墓主出行方便的,神兽俑则是镇慑恶鬼邪神使墓主人免遭侵扰的。
题字俑的出现是唐代社会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唐代厚葬之风盛行的产物,也是封建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曲折映射。
※ 本文根据河南郑州梅则文/廖永民《唐代题字陶俑探秘》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2010年12月刊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云南斑铜收藏精要 上篇文章:39幅上亿字画 你懂得欣赏吗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相关文章
- 辛丑碑:书法妙品载悲歌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著名加工大师有哪些...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3)
- 如何轻轻松松购买艺术品
- 实战见真功的高阿申
- 历史小知识:孔子坐什么车出行
- 张献忠“大西国”秘宝浮出水面
- 文房古玩收藏手册
- 古玩造假 六大辨伪方法各显神通
- 拍卖市场也有真伪
- 中国收藏家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 名笔金笔回报率高:鉴赏4注意
- 小雅·鹤鸣
- 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去除古钱币上的铜锈...
- 邮票辨伪:40倍放大镜显票胆真身
- 没有田黄还有宝 玩的就是寿山石
- 吴琦幸:海归文物也有潘家园造
- 北京故宫究竟有多少文物:共180余万...
- 怎样盘好一串金刚菩提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加工程序有哪些(图...
- 和田玉有三黄 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 搞收藏切忌执迷不悟
- 集藏知识:怎样集报价值高
- 古玩字画圈子里故事多 骗人招数知多少
-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免费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