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如何鉴赏田黄石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田黄石产于福州沿寿山溪流域的水田、砂土中,原石多为自然形卵状独石,形似和田仔玉,因石质上佳、挖掘艰难而显得尤为珍贵。田黄石细腻温润,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萝卜纹明显;新出田黄的表面带石皮者较多,间有格纹,这些都是田黄的重要特征。
寿山溪全长约8公里,以地理位置上来划分,田黄的产地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上坂位于溪流的源头,所出田黄色略淡,通灵莹澈;中坂田黄堪称最为标准,色浓而质嫩;下坂处于溪流下游,石质略逊于上、中坂,色泽亦暗如桐油;碓下坂近乎鹿目格,质粗硬而色黝暗,鉴藏家谓之“山黄”、“斡黄”。
田黄色泽和质地变化较多,按传统习惯可分为田黄、红田、白田、黑田4种。然田黄根据色相的不同又分为“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 花黄”、“鸡油黄”、“熟栗黄”、“皂黄”、“桐油黄”等多种。其中特别通灵脂润者,又名田黄冻。红田的色泽鲜红艳丽,犹如红桔皮,这种石质十分罕见。白田多白里泛黄,非纯白色;黑田有纯黑、灰黑等几种,纯黑田,其通体黑色中略带赫色;灰黑田色非纯黑,略带淡灰色。另有“银包金”(外表白色,内为黄色)和 “金包银”(与前者相反),被当地人称为“金银地”,十分罕见。
由于田黄石稀有名贵,故其仿冒品和以次充好的假田黄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不过只要将与田黄相混的其它黄寿山的石质弄清,掌握它们的异同点,鉴别起来是不难的。掘性杜陵坑、掘性高山和掘性坑头虽然与田黄一样皆属冲积型砂矿类独石,但因其二次生存环境与田黄不同,其石表酸化程度不及田黄深化。这些石头 尽管也有萝卜纹,但温润、腻凝度不够,掘性杜陵质洁而坚,掘性高山质细而松,掘性坑头质虽近似田黄,但有白点如虱卵,也与田黄有别。鹿目格亦属零星块状独石,质细而润,但不透明,且无萝卜纹。碓下黄质硬而涩,无石皮,无萝卜纹,石中多白色泡点,此特征易辨。善伯洞为杜陵余脉,性微坚,半透明,肌里多含金属 细点及粉白色块状物似“花生糕”,故不难辨别。连江黄质硬多裂,其纹粗而直,与田黄有明显区别。荔枝洞色质通灵艳丽,亦有萝卜纹,但腻凝度不够。
旧藏与新出田黄石有新坑和老坑之别。一般来说,民国之前出土的称老坑田黄,而现代出产的称为新坑田黄。人们都认为老坑比新坑好。那是因为老坑质地细洁、温润,腻凝,萝卜纹(又称橘囊纹)清晰可辨且纤细而绵密。入刀的感觉特别惬意,可用一个“糯”字来概括。章料以方形、长方形雕钮者居多,亦有不施任何雕饰,一任自然的六面素方章。另外传世老坑田黄因为年代久远的,多有一层可爱的“皮壳”(俗称包浆),显得古意盎然。新坑田黄亦有萝卜纹,但质地优劣悬殊,温润细腻度逊于老坑,且材形尤以自然形为多。新坑田黄另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外表常裹着一层黄色或黑色的皮层,且体内隐有红筋状的格纹,透过石皮可以观察到逐渐变淡的肌里,温润可人。今人有所谓“无格不成田”之说,其实“格”是福州方言裂痕的意思,裂纹毕竟是瑕疵,是一种石病,“格”多非好石,如果把“格”看成是田黄的标志,并以有无“格”纹来判别田黄的真伪,那就大错特错了。
来源:千龙网
寿山溪全长约8公里,以地理位置上来划分,田黄的产地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上坂位于溪流的源头,所出田黄色略淡,通灵莹澈;中坂田黄堪称最为标准,色浓而质嫩;下坂处于溪流下游,石质略逊于上、中坂,色泽亦暗如桐油;碓下坂近乎鹿目格,质粗硬而色黝暗,鉴藏家谓之“山黄”、“斡黄”。
田黄色泽和质地变化较多,按传统习惯可分为田黄、红田、白田、黑田4种。然田黄根据色相的不同又分为“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 花黄”、“鸡油黄”、“熟栗黄”、“皂黄”、“桐油黄”等多种。其中特别通灵脂润者,又名田黄冻。红田的色泽鲜红艳丽,犹如红桔皮,这种石质十分罕见。白田多白里泛黄,非纯白色;黑田有纯黑、灰黑等几种,纯黑田,其通体黑色中略带赫色;灰黑田色非纯黑,略带淡灰色。另有“银包金”(外表白色,内为黄色)和 “金包银”(与前者相反),被当地人称为“金银地”,十分罕见。
由于田黄石稀有名贵,故其仿冒品和以次充好的假田黄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不过只要将与田黄相混的其它黄寿山的石质弄清,掌握它们的异同点,鉴别起来是不难的。掘性杜陵坑、掘性高山和掘性坑头虽然与田黄一样皆属冲积型砂矿类独石,但因其二次生存环境与田黄不同,其石表酸化程度不及田黄深化。这些石头 尽管也有萝卜纹,但温润、腻凝度不够,掘性杜陵质洁而坚,掘性高山质细而松,掘性坑头质虽近似田黄,但有白点如虱卵,也与田黄有别。鹿目格亦属零星块状独石,质细而润,但不透明,且无萝卜纹。碓下黄质硬而涩,无石皮,无萝卜纹,石中多白色泡点,此特征易辨。善伯洞为杜陵余脉,性微坚,半透明,肌里多含金属 细点及粉白色块状物似“花生糕”,故不难辨别。连江黄质硬多裂,其纹粗而直,与田黄有明显区别。荔枝洞色质通灵艳丽,亦有萝卜纹,但腻凝度不够。
旧藏与新出田黄石有新坑和老坑之别。一般来说,民国之前出土的称老坑田黄,而现代出产的称为新坑田黄。人们都认为老坑比新坑好。那是因为老坑质地细洁、温润,腻凝,萝卜纹(又称橘囊纹)清晰可辨且纤细而绵密。入刀的感觉特别惬意,可用一个“糯”字来概括。章料以方形、长方形雕钮者居多,亦有不施任何雕饰,一任自然的六面素方章。另外传世老坑田黄因为年代久远的,多有一层可爱的“皮壳”(俗称包浆),显得古意盎然。新坑田黄亦有萝卜纹,但质地优劣悬殊,温润细腻度逊于老坑,且材形尤以自然形为多。新坑田黄另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外表常裹着一层黄色或黑色的皮层,且体内隐有红筋状的格纹,透过石皮可以观察到逐渐变淡的肌里,温润可人。今人有所谓“无格不成田”之说,其实“格”是福州方言裂痕的意思,裂纹毕竟是瑕疵,是一种石病,“格”多非好石,如果把“格”看成是田黄的标志,并以有无“格”纹来判别田黄的真伪,那就大错特错了。
来源:千龙网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良好心态助避免误购赝品 上篇文章:如何正确收藏山西青铜器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文人赏石三法:纹理质地形状
- 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名家谈收藏...
- 神秘又权威的“多面人” 揭秘拍场上的...
- 河南收藏家如何破解千年铜镜不锈之谜
- 清末南浔商人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 豆是古人的“酱菜缸”吗?
- 18岁少年画出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
- 第五届CHIN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
- 没有田黄还有宝 玩的就是寿山石
- 收藏价值日益高涨 翡翠应要如何鉴赏和...
- 中华传世古玉器的鉴辨
- 手臂上的万种风情
- 尿泡茶蒸强酸浇:宝贝原来都是假古董
- 透过沈周文徵明等人的朋友圈 嗅才子的...
- 书画印章的鉴别技巧
- 大“佞臣”蔡京的书法艺术 皇帝与奸臣...
- 钱币收藏"清新"攻略
- 如何去欣赏一幅好的水墨人物画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 画师如何利用它来P...
- 翡翠收藏价值一定要看色相
- 39幅上亿字画 你懂得欣赏吗
- 青田石经济价值及其收藏现象
- 当前书画市场造假十大手段剖析
- 咸丰重宝哪些版本值得收藏
- 七巧桌的变化:鉴定实木看正反节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