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清康熙赵子玉蟋蟀罐鉴赏
来源/作者:网络 |
在北方陶制蟋蟀罐中,赵子玉是名气
最大的,几乎成了蛐蛐罐的代名词。赵子玉罐传为康熙时产品,余曾面询王世襄先生,先生也说是蛩家代代相传。
但赵子玉的年代仍有迹象可循。据北京藏家卢望介绍,丁佩《萝窗小牍》曾提及:“赵子玉,家北京,清初人。善制澄泥蟋蟀盆,式既古雅,刻镂亦精。好事者珍之,亚于宣德。”此书刊于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丁佩为清中期才女,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一作长州(今苏州)人,善刺绣,有《绣谱》传世,后世评价极高。丁佩著书应是中年以后的事,嘉庆一朝不过25年,丁佩当生于乾隆中后期,她的话可信度较高。与此相印证,曾见清中期南盆大家邹东帆仿赵子玉的“大恭信”(内腔属名邹东帆),可知,道光时,赵子玉已名冠大江南北,社会上已有仿品。
有关赵子玉罐的品种,后世说法不一,但素有13种之说。王世襄《秋虫六忆》集拙园老人,李桐华,黄振风及虫贩赵子臣三种说法,详情可参阅《秋虫六忆——忆器篇》。但综合异同,似不应以泥色、款识混同分类,倘以款识分,得13种:1。古燕赵子玉造(末一字为“制”者皆伪);2。淡园主人(全为三号罐);3。都人赵子玉制(末一字为“造”者伪);4。恭信主人盆赵子玉制(大恭信);5。恭信主人之盆(小恭信);6。敬斋主人之盆;7。韵亭主人盆;8。闲斋清玩;9。乐在其中;10。全福永胜;11。净面(无款识);12。大清康熙年制(有争议,李桐华认可,黄振风、赵子臣不认可);13。永战三秋(有争议,黄振风、赵子臣认可,李桐华不认可)。 近年经卢望等北京藏家研究,确有一款“大清康熙年制”罐,泥质、器形均与赵子玉罐一致,断为子玉系列。余与李金圣先生皆目见,与子玉罐难分轩轾。“永战三秋”章款形制、用字皆显单薄,确实不似子玉惯常风格,但泥质、造型皆与子玉罐同,不知何故。或为定制,章款为定家提供。
子玉罐多为二号、三号罐,也有五号罐,比如“乐在其中”。但没有一号罐。淡园主人全为三号。余近年于京津两地,与金圣兄寓目近百只真子玉,但至今仍有“乐在其中”、“韵亭主人盆”、“闲斋清玩”三种未见实物,余者皆上手。金圣兄购还六种,十余只。从所经眼之传世品看,泥质最佳者当数“敬斋主人之盆”,只有少部分“淡园”、“净面”及本款之佳品能与之相比。
鉴定赵子玉罐,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泥质。子玉罐用泥无出其右者,泥无金星是其特点(阳光下照射没有云母等杂质反光点),此为淘洗上用功甚巨之效。但也并非全然如此,偶见浆皮残损者,亦有带少许金星的,所以要综合考察。2。造型。子玉罐造型挺拔硬朗,口沿拉手,有类汉代玉璧给人的感觉。3。工艺。子玉罐烧制极透,坚致细密,抚之有如处子肌肤,而磕碰处则有宁折不弯之感,绝不含糊。但也正因为烧得透,常见窑裂等缺陷。4。款识。可参阅王世襄《秋虫六忆》所附图片。因历代仿制者很多,应认真比对。
鉴定子玉罐说起来也简单,需要有点理论基础和理性认识,但重要的是要见过真子玉,上上手。见得多了,很容易鉴别。台湾唐鲁孙先生《大杂烩》集,其中有一篇《铁臂大元“蟋”》记曰:“据说早年赵子玉在三河县得罪了某王府的一位皇粮庄头,不但捏词要送官治罪,而且仗势要把他那块澄泥沱地没官。幸亏扎公爷在三河有块旗地,听得其情加以援手,亲自到王府关说剖白,赵子玉那块宝地才获保全。赵子玉为了感恩图报,凡有精品出窑,总忘不了送扎恩公一份。”唐鲁孙是珍妃的侄孙,交往的也多系王公贵族,晚年于台湾怀恋故土,写了很多文章,所述老北京及大陆各地风情十分精彩,但该文后来提及子玉精品罐,却与事实不合。所说扎府送他的宝葫芦形章款的赵子玉,同仁堂乐咏西也有两只,亦甚珍之,但却并非真子玉,应是连氏父子所为。或因其少时偶尔玩虫,并未深究之故也。
也有人提出,“赵子玉”是个作坊,并非一代人之功,故其流传久远,且款识较多。但终究找不出确实的依据。而且有迹象表明,晚期子玉已面临优质泥料短缺的局面。曾于北京见过一只白泥本款子玉,因残损较重,故可见胎,其胎体居然有类夹心糖,内芯泥质极粗,外裹子玉细泥,以此法制罐,费工甚于单一泥料甚多,倘非优质泥料短缺,断无此必要。子玉早期罐,亦有破损者,则无此现象。
民国时子玉罐真品、仿品已是鱼龙混杂,精于此道者亦不甚多,好多大户所藏也未必都是真子玉。不过,侯宝林为答谢王长友传授相声段子而赠的那对“淡园主人”确系真品,余与金圣兄皆目见。现藏于北京某玩家手中。
据京津两地藏家调查,子玉罐现传世者,包括腔子、岔盖儿,可能不过二百来只,能称上原套子玉者,就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