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澄智堂赏砚:砚台背后的故事
来源/作者:网络 |
吴真勇和徐云叔、杨留海、任重(从右至左)在欣赏砚台 董鸿景
斑竹砚,谢稚柳绘 董鸿景
大千在握砚,徐云叔铭 董鸿景
风送芬芳砚,陈佩秋绘 董鸿景
鼓琴砚,任重绘 董鸿景
圭砚,徐云叔铭 董鸿景
这是一方上好的歙砚,更令人称奇的是砚台背面刻上了书画大师谢稚柳的《斑竹》,刀法传神,颇有宋人遗韵。谢老夫人、著名书画家陈佩秋见了不禁援笔题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此毛泽东主席诗句。七十年代后期壮暮翁写竹曾以此题之,今已卅余年前事,兹睹此砚,操刀如笔,真乃高明,不易之极。”
这方砚为澄智堂所制,澄智堂主人吴真勇是位新上海人。他年龄不大,却事业有成,热衷于文化事业,尤其钟情于家乡安徽特产——歙砚的收藏。在收藏的过程中,他先后结识了著名篆刻家徐云叔、海派雕刻大师杨留海和画家任重。在三位艺术家的指导下,澄智堂刻制的歙砚,与市面上的砚台大不相同,被称为“新海派文人砚”。
这方眉子坑佳石,金星、暗细罗纹,吴真勇请画家任重在砚台背面画上鼓琴图,再请良匠精心刻制,使美石佳画相得益彰。而砚台的文人气息,则更多地体现在砚铭上。比如这方圭砚,砚形方正,砚台正面刻一月牙形的水池,而在砚背抄手处则挖成圭角状,徐云叔用隶书题铭曰:“月不求圆,圭欲其方,方圆之道,含柔吐刚。”而那方小砚,一拳大小,一手可握,铭文曰:“大千在握。”颇有哲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