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陈怀德浓墨重彩献礼上海世博
来源/作者:网络 |
春满华堂(国画)245CM×130CM 陈怀德
银红巧对、玉面桃花、火炼绿碧、锦红缎、绣桃花……在红五月,“妙手牡丹第一人”陈怀德带着自己的100多幅传统花鸟画作,来到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其中那幅他特别为上海世博会潜心创作的巨幅牡丹《春满华堂》艳惊四座——明丽动人的红牡丹与洁白端庄的白玉兰遥相辉映,栩栩如生的黄莺鸟,在郁郁葱葱的墨绿毛竹间嬉戏高歌,数只色彩鲜丽的蝴蝶被花香吸引而来翩翩舞动……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时逢上海世博盛会,陈怀德总想着用自己善长的牡丹献一份厚礼。“我要画一张怎样的牡丹,才能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呢?”前后历时一年有余,数易其稿,终于一幅寓意平安吉祥、国盛平安、盛大圆满的《春满华堂》在陈怀德的心中勾勒成图。
展开2米多长的画卷,画中包含了象征富贵的牡丹、保佑平安的毛竹以及富有春意的浪漫情愫,在祈福国家繁荣富强、民众生活多姿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
这些天,陈怀德又应邀现场为世博会泼墨作画。有观者提出:“今以泼墨为之,虽有新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陈怀德沉思片刻,只见他用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纸上点画。一笔紧挨一笔,一朵朵花头,在浓到淡的色点中慢慢盛开——干枝叶芽的湿润、不同朝向的蓓蕾、半开不开的笑容,跃然纸上。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倾国倾城的牡丹,不知让多少历代画者为之痴迷。陈怀德笔下的牡丹,却花开别样红:曙红、嫩黄、花青、三绿、大红、胭脂……他追求色彩的明丽,花朵的清晰,构图的雍容华贵;追求鸟虫与花朵的映衬,线条的动感和谐;同时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崇高思想境界的敬仰融入其中。
“云里烟村雾里山,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善画牡丹的陈怀德念着李唐的诗句,来释放对“万花之王”牡丹的情钟独有。
1950年代出生于浦江绘画之乡的陈怀德,曾无数次向热爱牡丹的人们回忆道,童年时,喜好花草的父亲曾在院中广种牡丹,并引起他的特别兴趣。那时,他每日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牡丹的生长过程,并在一旁写生。除此之外,坊间妇女鞋面图案、壁画以及春节花灯等浓重的民俗味都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早年虽师承中国著名画家吴弗之,但陈怀德从不拘泥于名师指点。他从画自家门前的梅兰竹菊开始,以农家的大口盘、碗、杯的形状,来理解牡丹花朵的结构和透视。在他的心中,可以用竹叶的传统程式去表现牡丹的叶子,不被真花真叶的形象所束缚。而在那一朵朵似是而非的写意牡丹中,却饱蘸着中国传统诗文墨汁。
“牡丹大王”陈怀德除每年坚持去洛阳写生外,他还从南北朝时的杨子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清代恽寿平、近代王雪涛的牡丹中汲取养分,“这些作品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都是中国艺术宝库的奇葩。”而从宋代的“牡丹梅花瓶”,明代的“牡丹双鹤盘”,以及清代的“雄鸡牡丹瓶”和近代瓷都景德镇的“牡丹孔雀凤凰盘”上,又看到牡丹的争奇斗艳。
牡丹为时人所爱,文人墨客吟之、歌之、绘之,而陈怀德画之,都是表达倾慕之情。数年间,陈怀德从农民成长为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他曾进京在中南海画牡丹,他的牡丹不但开遍了全国各地,还远渡重洋,花开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他的《和平之春》、《牡丹图》、《春光明媚》等作品,先后入选全国书画展,荣获中国书画作品大展金奖,还成为省领导出访时的馈赠礼物……陈怀德愿把美丽和富贵带给世界,带给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人们。
如今,陈怀德,一心一意地画牡丹、画花鸟、画鱼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在他的眼里皆有绚烂和不尽的魅力。他一如继往地坚持走“通俗”路线。他说“你的观众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没有任何理由高高在上。”
也许,这里的“通俗”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仅仅是一个画法种类。从吴昌硕到齐白石,不就是文人画走向“通俗”的路线。无疑,陈怀德的牡丹是通俗的、大众喜欢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银红巧对、玉面桃花、火炼绿碧、锦红缎、绣桃花……在红五月,“妙手牡丹第一人”陈怀德带着自己的100多幅传统花鸟画作,来到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其中那幅他特别为上海世博会潜心创作的巨幅牡丹《春满华堂》艳惊四座——明丽动人的红牡丹与洁白端庄的白玉兰遥相辉映,栩栩如生的黄莺鸟,在郁郁葱葱的墨绿毛竹间嬉戏高歌,数只色彩鲜丽的蝴蝶被花香吸引而来翩翩舞动……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时逢上海世博盛会,陈怀德总想着用自己善长的牡丹献一份厚礼。“我要画一张怎样的牡丹,才能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呢?”前后历时一年有余,数易其稿,终于一幅寓意平安吉祥、国盛平安、盛大圆满的《春满华堂》在陈怀德的心中勾勒成图。
展开2米多长的画卷,画中包含了象征富贵的牡丹、保佑平安的毛竹以及富有春意的浪漫情愫,在祈福国家繁荣富强、民众生活多姿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
这些天,陈怀德又应邀现场为世博会泼墨作画。有观者提出:“今以泼墨为之,虽有新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陈怀德沉思片刻,只见他用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饱蘸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纸上点画。一笔紧挨一笔,一朵朵花头,在浓到淡的色点中慢慢盛开——干枝叶芽的湿润、不同朝向的蓓蕾、半开不开的笑容,跃然纸上。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倾国倾城的牡丹,不知让多少历代画者为之痴迷。陈怀德笔下的牡丹,却花开别样红:曙红、嫩黄、花青、三绿、大红、胭脂……他追求色彩的明丽,花朵的清晰,构图的雍容华贵;追求鸟虫与花朵的映衬,线条的动感和谐;同时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崇高思想境界的敬仰融入其中。
“云里烟村雾里山,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善画牡丹的陈怀德念着李唐的诗句,来释放对“万花之王”牡丹的情钟独有。
1950年代出生于浦江绘画之乡的陈怀德,曾无数次向热爱牡丹的人们回忆道,童年时,喜好花草的父亲曾在院中广种牡丹,并引起他的特别兴趣。那时,他每日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牡丹的生长过程,并在一旁写生。除此之外,坊间妇女鞋面图案、壁画以及春节花灯等浓重的民俗味都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
早年虽师承中国著名画家吴弗之,但陈怀德从不拘泥于名师指点。他从画自家门前的梅兰竹菊开始,以农家的大口盘、碗、杯的形状,来理解牡丹花朵的结构和透视。在他的心中,可以用竹叶的传统程式去表现牡丹的叶子,不被真花真叶的形象所束缚。而在那一朵朵似是而非的写意牡丹中,却饱蘸着中国传统诗文墨汁。
“牡丹大王”陈怀德除每年坚持去洛阳写生外,他还从南北朝时的杨子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清代恽寿平、近代王雪涛的牡丹中汲取养分,“这些作品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都是中国艺术宝库的奇葩。”而从宋代的“牡丹梅花瓶”,明代的“牡丹双鹤盘”,以及清代的“雄鸡牡丹瓶”和近代瓷都景德镇的“牡丹孔雀凤凰盘”上,又看到牡丹的争奇斗艳。
牡丹为时人所爱,文人墨客吟之、歌之、绘之,而陈怀德画之,都是表达倾慕之情。数年间,陈怀德从农民成长为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他曾进京在中南海画牡丹,他的牡丹不但开遍了全国各地,还远渡重洋,花开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他的《和平之春》、《牡丹图》、《春光明媚》等作品,先后入选全国书画展,荣获中国书画作品大展金奖,还成为省领导出访时的馈赠礼物……陈怀德愿把美丽和富贵带给世界,带给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人们。
如今,陈怀德,一心一意地画牡丹、画花鸟、画鱼虾,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在他的眼里皆有绚烂和不尽的魅力。他一如继往地坚持走“通俗”路线。他说“你的观众就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没有任何理由高高在上。”
也许,这里的“通俗”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仅仅是一个画法种类。从吴昌硕到齐白石,不就是文人画走向“通俗”的路线。无疑,陈怀德的牡丹是通俗的、大众喜欢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