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何绍基作品真伪鉴别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黄鼎
在近代书坛,何绍基无疑是一位继承与创新兼擅的书法大师。现在,“何体行书”已是广为人知的专有名词,这在晚清以及晚清之后的书法家群体中算是十分稀奇的事。对于他,人们最津津乐道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其书法强烈的个性色彩;第二,其作品存世量奇多及行书面目的多样化;第三,他对羊毫毛笔的“物尽其用”。
何绍基(1799—1873),字子真,号东洲,晚号叟,别号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最为近代最著名书法家的之一,何绍基辞世距今已一百多年,有幸的是我们现在还可以经常看到他的作品真迹,这显然是因为他“多产”的缘故。其作品的幅式绝大多数都是中堂立轴与对联,值得提及的是在他所创作的众多对联作品中还从未见过书写的文字内容有重复的。
何绍基作书法,真、草、篆、隶、行各体皆能,其中行书的成就最高,并受到普遍的认同。因特点强烈人们称之为“何体行书”。作“何体行书”时,他只使用一种大管厚峰羊毫毛笔做书写工具,但却能写出趋同存异的好几副面孔来,被后人所常见的是那种以“回腕高悬”姿势作出的手书,他写这种字时,运笔一定是腕平锋正,所作笔线既丰满又流利并且有微微颤动的感觉,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笔圆劲遒,宛能呈现出松而不驰,绵中寓刚的艺术效果;他用墨墨色浓中微淡,落在纸上的墨也异常饱满,通篇书法作品少见枯笔而只能见到个别处的“涨”笔;其作品墨彩、韵味超越了书法的局限,充满画意,墨当是其胜人之处。结体有颜(真卿)字构架的特点,又参合了隶(书)意与(魏)碑味。笔线的粗细长短很悬殊,笔与笔、字与字之间多有“春蚕吐丝”的映带牵连。章法以充实丰满者居多,因字大小相错,故行、间界限不明显。总结地说,看他这种字,给人带来的是赖人寻味的艺术感觉。臃容大度、典雅中的洒脱是其特点也是其优势。不过,有个别书画界名家对他这种字持不同看法,认为它颤抖得不够自然,有做作的因素。不过,他还写过另一类型的行书,则丝毫没有“做作”之嫌,它揉雄浑刚劲的北碑与拙重的“颜筋”、端丽的“柳骨”为一体,笔法不再全是中锋,而是中侧兼用、使转自如。笔线曲中有直,刚柔并现。体势欹中得正、潇洒飘逸。每个字都显露出开阔、峭拨的构造美。相对于前面提到的那种类型的行书,其艺术质量似乎更高一些。当然,他的行书还有其他类型,这里就不一一而足了。
长期以来,在中国书画市场中,仿冒的“何体行书”相对于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来说要多得多,其赝品大部份都属于“旧仿”。不过,这些“旧仿”水准都不高,只要辨别时略微仔细一些,一般是很容易看出破绽的。如近期出现在南方某拍卖场上的疑伪作品,见图1,就明显具有以下几处的疏漏:一是书法气息不畅,行笔停停走走,不是一气呵成;二是笔线软弱无力,即使用羊毫毛笔但欠功力;三是结体松散别扭、笔线颤动不自然,每个字与字之间不能形成呼应关系;四是章法不充实,显得空洞,全局把握乏术,这几乎是所有仿何字的通病。而图2,是笔者二十年前收入的藏品,它正是上述到的那种集颜筋柳骨为一身的书体,笔线决不像图1上所见到的那样单薄、油滑、无力法度,而是具有壮美、洒脱的超强艺术表现力,间架走势较好地体现了纵与敛、散与整、钝与锐、劲与柔的构成形式美,章法编排也非常理想。笔者曾将它当作一面镜子,照出了许许多多类似图1那样时不时在市场上露面的“妖怪”。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在近代书坛,何绍基无疑是一位继承与创新兼擅的书法大师。现在,“何体行书”已是广为人知的专有名词,这在晚清以及晚清之后的书法家群体中算是十分稀奇的事。对于他,人们最津津乐道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其书法强烈的个性色彩;第二,其作品存世量奇多及行书面目的多样化;第三,他对羊毫毛笔的“物尽其用”。
何绍基(1799—1873),字子真,号东洲,晚号叟,别号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最为近代最著名书法家的之一,何绍基辞世距今已一百多年,有幸的是我们现在还可以经常看到他的作品真迹,这显然是因为他“多产”的缘故。其作品的幅式绝大多数都是中堂立轴与对联,值得提及的是在他所创作的众多对联作品中还从未见过书写的文字内容有重复的。
何绍基作书法,真、草、篆、隶、行各体皆能,其中行书的成就最高,并受到普遍的认同。因特点强烈人们称之为“何体行书”。作“何体行书”时,他只使用一种大管厚峰羊毫毛笔做书写工具,但却能写出趋同存异的好几副面孔来,被后人所常见的是那种以“回腕高悬”姿势作出的手书,他写这种字时,运笔一定是腕平锋正,所作笔线既丰满又流利并且有微微颤动的感觉,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笔圆劲遒,宛能呈现出松而不驰,绵中寓刚的艺术效果;他用墨墨色浓中微淡,落在纸上的墨也异常饱满,通篇书法作品少见枯笔而只能见到个别处的“涨”笔;其作品墨彩、韵味超越了书法的局限,充满画意,墨当是其胜人之处。结体有颜(真卿)字构架的特点,又参合了隶(书)意与(魏)碑味。笔线的粗细长短很悬殊,笔与笔、字与字之间多有“春蚕吐丝”的映带牵连。章法以充实丰满者居多,因字大小相错,故行、间界限不明显。总结地说,看他这种字,给人带来的是赖人寻味的艺术感觉。臃容大度、典雅中的洒脱是其特点也是其优势。不过,有个别书画界名家对他这种字持不同看法,认为它颤抖得不够自然,有做作的因素。不过,他还写过另一类型的行书,则丝毫没有“做作”之嫌,它揉雄浑刚劲的北碑与拙重的“颜筋”、端丽的“柳骨”为一体,笔法不再全是中锋,而是中侧兼用、使转自如。笔线曲中有直,刚柔并现。体势欹中得正、潇洒飘逸。每个字都显露出开阔、峭拨的构造美。相对于前面提到的那种类型的行书,其艺术质量似乎更高一些。当然,他的行书还有其他类型,这里就不一一而足了。
长期以来,在中国书画市场中,仿冒的“何体行书”相对于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来说要多得多,其赝品大部份都属于“旧仿”。不过,这些“旧仿”水准都不高,只要辨别时略微仔细一些,一般是很容易看出破绽的。如近期出现在南方某拍卖场上的疑伪作品,见图1,就明显具有以下几处的疏漏:一是书法气息不畅,行笔停停走走,不是一气呵成;二是笔线软弱无力,即使用羊毫毛笔但欠功力;三是结体松散别扭、笔线颤动不自然,每个字与字之间不能形成呼应关系;四是章法不充实,显得空洞,全局把握乏术,这几乎是所有仿何字的通病。而图2,是笔者二十年前收入的藏品,它正是上述到的那种集颜筋柳骨为一身的书体,笔线决不像图1上所见到的那样单薄、油滑、无力法度,而是具有壮美、洒脱的超强艺术表现力,间架走势较好地体现了纵与敛、散与整、钝与锐、劲与柔的构成形式美,章法编排也非常理想。笔者曾将它当作一面镜子,照出了许许多多类似图1那样时不时在市场上露面的“妖怪”。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从名家润格中找书画精品 上篇文章: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行情吗(图)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小小一只表动辄上千万(图)
- 怎样鉴别和田玉
- 收藏圈里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事
- 匏器的收藏与鉴赏(图)
- 你知道邮票收藏的这些陷阱吗
- 买好藏品比中彩票还难 投资钱财七成打...
- 常州男子买到山寨红木家具 获赔405...
- 古旧家具收藏门槛低市场潜力大
- 2万元买的玉貔貅竟是塑料做的
- 和田玉粘贴拼合造假手段曝光
- 中职生当古玩鉴赏家
- 翡翠估值辨别颜色是关键
-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成...
- 宫廷御用画家孙位《高逸图》的人物解读
- 引领建窑未来 青贡龙窑赵旭辉蓄力2年...
- 五个不一样鉴定古瓷
- 不可或缺的收藏门类浅议“生肖金银币”...
- 鉴别紫檀木 专家有绝招
- 红山文化玉箍形器试解
-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艺术品投资的四大风险
- 买藏品须索取权威鉴定书
- 上海“崧厦街”的历史由来
- 古玩盛会 专家鉴宝
- 揭秘赝品变真招数 X光能让新瓷变古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