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看与嗅鉴别佛像赝品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青岛鉴宝会专家为收藏者支招
本月第二个周六举办的青岛鉴宝会上,几位藏友同时带去了数件铜佛,不过除了一件清晚期漆金铜佛比较“开门”外,其他多数并未得到专家肯定。对此,鉴宝会专家、青岛蕴宝堂博物馆馆长苏义才提醒,近年铜佛造像升值迅猛,市场上伪造的佛像赝品也应运而生,收藏者“淘宝”时,须特别注意以防走眼。
材质造型辨真伪
苏义才建议,收藏者可用看、嗅等方式鉴别金铜佛造像真伪。
首先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他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用铜不一样,元代以前铜佛一般用青铜,也有少量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其次看标志、坐骑、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时十分严谨、规范,学习、了解各时期的不同特征,就能准确地为藏品定名,不但能分清佛还是菩萨,而且还能弄清是哪尊佛像和哪尊菩萨。
再次是看面相、体型和服饰。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纹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许多变化,比如相连的两个朝代——隋和唐,这段时期虽然整体风格相近,但铜佛造像的面相仍略有区别:隋代的佛和菩萨为半圆脸型,唐初就变得稍瘦一些。
最后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固有的文字资料,比如铭文和题记等,这对鉴别真伪有一定参考作用。
特殊味道可嗅别
此外,苏义才介绍,收藏者还可用嗅觉作鉴别。古代金铜佛像或其他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长时期受人们供奉时被烟火所染,或长时期埋藏于地下,只要仔细嗅别,一般都可嗅到烟火、发霉或朽味,而现代仿制品则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即便是有些伪品用烟熏或埋于地下等作旧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气味太浓,从而被识破。 文/图 李会展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品相和题材决定价值 收藏连环画的三大必杀技 上篇文章:艺术品投资的四大风险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从百年前的图像看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
- 青瓷匠人叶国财:一抹天青任平生
- 收藏字画应先练眼力
- 老电影海报市场价值何在
-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大碗385...
- 近代书法市场成交超过90% 辨识须熟...
-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 专家:收藏以物以稀为贵为原则
- 清代题王髦 诗竹雕菊花臂搁
- 专家教你依法收藏
- 唐伯虎:执笔走天涯 一生是少年
- “我们叫龙的传人”这个说法是怎样产生...
- 古钱币收藏力避四误区
- 如何鉴别民国瓷
- 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俑的往事回译
- 如何正确收藏山西青铜器
- 张国良:蜀地寻楠印象
- 警惕贺岁藏品傍名牌 专家教你三招防骗...
- 江南书画作伪种种
- 国宝《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为何半...
- 纸上雅集——以改琦《红楼梦图咏》为例
- 古铜镜的市场行情和鉴别方法
- 专家开讲紫砂鉴藏知识 将为市民作免费...
- 老人花300万元买下5幅名画全被鉴定...
- 人民币的防伪知识要通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