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画人陆俨少亲笔为自己题写墓志铭

来源/作者:网络 |
画人陆俨少亲笔为自己题写墓志铭
 
紫峡白鸟图(上世纪80年代)
 
画人陆俨少亲笔为自己题写墓志铭
 
    谷文达作品《天堂红灯》以中国龙的形象为主体,用数万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红灯笼将庐浦大桥、南北高架以及延安路高架整个包裹起来,形成了一片喜气洋洋的红色海洋。
 
画人陆俨少亲笔为自己题写墓志铭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读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战期间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返乡途经三峡的经历,引发了他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1956年,任上海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1980年72岁高龄的他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1993年病逝,享年85岁。 
  陆俨少,中国画坛山水画大师,与李可染先生并誉“南陆北李”,近代中国画巨匠黄宾虹评价其“天才学力皆可观”,这绝非泛泛的赞美之词。陆俨少属浙派画家,却一改江南温润委婉的传统风格,钟情于大山大水的气势恢弘,以独具江南韵味的线条构成开创出有别于以李可染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为世人称道的“陆氏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性人物。
  传奇一:七十二高龄出山任硕士导师
  陆俨少少年时跟随当时的海派名家冯超然学画。在大多时间里,陆俨少扮演的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年轻时,他甚至带着家人在浙江德清买了四十亩山地,植起竹林,决计隐居以农养画。1957年在上海画院供职期间,陆俨少一家四代只能蜗居在一个26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狭长的房间里,饭桌还要充当写字台的“角色”,甚至连练习线条都是坚持用别人写完字后丢弃的毛笔。1958年被打成右派,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的他只能以“编外”的身份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职教四年级的山水画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陆俨少创作出许多重要作品。直到1980年,当时已经72岁的陆俨少应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之邀,终于终结了大半辈子颠沛流离的“编外”生活,正式调入美术院并任硕士导师。此时,他已是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传奇二:亲笔为自己题写墓志铭,身后作品价值连城    
  画人陆俨少——是陆俨少去世前,亲自为自己题写的墓志铭,短短五个字,却是他长长的一生。尽管后人仰视其为艺术大师,但“画人”二字可能是陆先生对一名真正的国画艺术家的最低标准和最高评价。他在艺术上成就斐然,然而在名利场上他却是寂寞的,或许不会想到日后自己竟会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永恒;生前曾经穷困到连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的他,怎么也无法想象他故世后作品会飙升到千万的天价,他的经历诠释了一个古典主义艺术家的宿命——生前贫困潦倒却明志坚守,身后作品价值连城。        
  传奇三:学生谷文达成为中国前卫艺术“四大金刚” 
  陆俨少具有双重身份——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作为艺术教育家的陆俨少表现出极其难得的豁达与包容,甚至能容忍当时来看颠覆性的前卫艺术实验。他教授的首届山水画5位研究生风格迥然不同。其中以谷文达最为“离经叛道”。当时,谷文达已经开始走上当代艺术的先锋创新之路,但在当时的学校里对此总有些不同声音。然而,陆俨少却非常包容并支持他,总是称赞他有灵气。在招收第二届研究生面试时,陆俨少还笑着问考生:“你们对我的学生谷文达的看法如何?”谷文达毕业之后留校教了7年书才离开美院,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在西方主流艺术圈打拼并取得相当成功,被誉为中国前卫艺术“四大金刚”之一。事隔多年,谷文达回忆说:“当时搞前卫艺术的人很难留校,我能留下,得益于陆先生的支持和包容。”
  “陆俨少先生的中国文学功底非常深厚,我对传统的理解,以及比较深入的研究,很多都获益于陆俨少先生当年的影响。年轻的时候可能会孤注一掷地的追求前卫,但实际上传统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浏览次数:755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杨柳作品:两棵树   上篇文章:国画: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