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70年前日本军刀来扬州拍卖
来源/作者:网络 |
深埋地下70年以上的日本军刀,拔开刀鞘仍然寒光闪闪,吹毛立断!记者昨在扬州博古中心见到一组刚刚“出土”的军刀,是从辽宁沈阳山沟沟里“刨”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军刀的主人吕先生是辽宁沈阳人,为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平时喜欢收藏,是沈阳市收藏家协会会员。这组军刀是他前不久从山里的坑道里偶然“刨”出来的。据老辈人讲,该坑道原本是日本关东军存放武器弹药的地方,日本投降后,武器弹药全被取走。解放后,这里又进行了二次清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杂草丛生,坑道里空空如也。一次偶然的机会,吕先生路过那里,出于好奇“参观”了该坑道。他发现坑道里有几块石头比较松动,扒开后,竟发现了一只大木盒,回家打开一看,里面是4把战刀和1只插刀的武士面具,典型的日本风格。这4把刀虽然表面锈迹斑斑,但里面还比较“新”,刀面雪亮,用毛发纸片一试,全断了,锋利得很。老吕根据经验,初步判断该刀为当年日本军衔较高的军官留下来的。当他了解到扬州博古中心即将举行拍卖会后,当即决定将他的“宝贝”送到扬州。
4把战刀中,有1把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祖母绿翡翠,老吕没舍得拿出来,出于安全考虑,专门开车千里迢迢将另外3把刀送到了扬州。这3把刀分为长刀、中刀和短刀,分别长102厘米、50厘米和28厘米。3把刀制作十分精致,刀鞘上的鎏金图案有房屋,有人物,有风景,很是精细。拔开刀鞘,生锈的刀柄上刻着刀铭“贺州住兼若”,此为“制造商”的名字。
扬州汉墓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春元鉴定后表示,军刀刀鞘的材质为白银,插刀面具的材质为紫铜,鎏金鎏银图案非常成熟老到。根据军刀的造型、特征、制作技艺和鎏金鎏银的成色综合推断,军刀距今至少已有70年了,七八十年的刀仍如此锋利,足见当时日本“贺州住兼若”刀行刀剑业制造技术的先进和用料的考究。日本战刀遗留中国的很多,但制作如此精美的还较少见,初步推测该刀的主人应为日本将官,可能在关东军进入东北时带过来的,这3把刀价值应在50万元上下。
记者了解到,军刀的主人吕先生是辽宁沈阳人,为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平时喜欢收藏,是沈阳市收藏家协会会员。这组军刀是他前不久从山里的坑道里偶然“刨”出来的。据老辈人讲,该坑道原本是日本关东军存放武器弹药的地方,日本投降后,武器弹药全被取走。解放后,这里又进行了二次清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杂草丛生,坑道里空空如也。一次偶然的机会,吕先生路过那里,出于好奇“参观”了该坑道。他发现坑道里有几块石头比较松动,扒开后,竟发现了一只大木盒,回家打开一看,里面是4把战刀和1只插刀的武士面具,典型的日本风格。这4把刀虽然表面锈迹斑斑,但里面还比较“新”,刀面雪亮,用毛发纸片一试,全断了,锋利得很。老吕根据经验,初步判断该刀为当年日本军衔较高的军官留下来的。当他了解到扬州博古中心即将举行拍卖会后,当即决定将他的“宝贝”送到扬州。
4把战刀中,有1把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祖母绿翡翠,老吕没舍得拿出来,出于安全考虑,专门开车千里迢迢将另外3把刀送到了扬州。这3把刀分为长刀、中刀和短刀,分别长102厘米、50厘米和28厘米。3把刀制作十分精致,刀鞘上的鎏金图案有房屋,有人物,有风景,很是精细。拔开刀鞘,生锈的刀柄上刻着刀铭“贺州住兼若”,此为“制造商”的名字。
扬州汉墓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春元鉴定后表示,军刀刀鞘的材质为白银,插刀面具的材质为紫铜,鎏金鎏银图案非常成熟老到。根据军刀的造型、特征、制作技艺和鎏金鎏银的成色综合推断,军刀距今至少已有70年了,七八十年的刀仍如此锋利,足见当时日本“贺州住兼若”刀行刀剑业制造技术的先进和用料的考究。日本战刀遗留中国的很多,但制作如此精美的还较少见,初步推测该刀的主人应为日本将官,可能在关东军进入东北时带过来的,这3把刀价值应在50万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