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情境下的明清人物:起坐捉笔砚 写我躯七尺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自画像 华喦 清雍正 46岁作 纵130.5厘米 横50.7厘米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华嵒 自画像轴 (局部) “起坐捉笔砚,写我躯七尺。”是清代画家华喦在《自画像》上的题诗,讲的是他创作这张“自拍”的举动。在古代,绘画就是今天的拍照。在明清乃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人物画是不可替代的留影方式,它赋予了今人一睹前人风采的可能。
日前,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举办了“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览,汇聚了以上几家收藏机构的明清时期人物画精品62件(套),展现出明清人物画独有的情与境。
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城市商业化的繁荣,中国人物画呈现出多元发展的面貌,涌现出一大批彪炳画史的人物画名家。明初伊始的“浙派”主力吴伟、张路;明中后期“吴门画派”的大家文徵明、唐寅、仇英;晚明变形主义画家陈洪绶;除此之外,还有开创人物画坛重要写真派别“波臣派”创始人曾鲸。清代以来,禹之鼎、冷枚等开创出独具个人风格的人物画面貌,“扬州八怪”金农、高其佩、黄慎以水墨写意人物画见长;此外还有将绘画转向世俗化、市场化的“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这些在中国画史上闪耀的群星,共同开创出明清人物画的繁盛景象。
不同于以前单纯记录主人公真实面容的肖像画,明清的文人画家进行人物画创作,多以简约纯粹的人物形象表现画中意趣,主张体现画中人与画中景的呼应融合。人物画走到此时,已经不仅仅是记录功能,而是把人物的心境、社会地位、性格与周边环境发生关系,构成“情与境”。
于是,在这个有趣的展览中,可以看到富有文人雅趣的“自拍照”,充满温情意蕴的“写真照”,还有正经威严的“证件照”。这些文人间互相勾勒、自画或是共同描绘的肖像,让人感叹,特定情境下的特定人物形象表达,从古至今都是作者们想要留存和表达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图式。
事实上,明清人物画家的写实功底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诟病的。虽然不同于西方肖像画的写实,对人体结构的把握和描绘也不尽科学,明清人物画表达出了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欣赏这些画作,不必囿于造型图影的准确和用线敷色的考究,而是更多地去体会画面生发出的生命气息。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展览还专门开辟“蛾眉”板块,将明清时期著名女性画家的作品和以女性为主题的画作集中呈现。中国历史上不乏擅长丹青的女子,但在明清之前却是凤毛麟角,少有记录在册。直到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带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出现女性画家群体,给画坛注入一阵新风。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张伯驹一生收藏价值上亿 最后都捐给了国家 上篇文章:李燕辉:你不知道的《时局图》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新手如何介入明清青花瓷收藏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五:10元4连...
- 卖假古董的商人外表很诚实 买古董要当...
- 专家讲解珊瑚饰品的选购与保养
- 小雅·鹤鸣
- 收藏:独辟蹊径找门道
- 解密两千多年历史的故宫神兽各大寓意
- 古玩鉴定:凭眼力还是靠仪器
-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149.5万成交
- 大飞龙银币真品估价高达2万元(图) ...
- 玛瑙巧辨识:真玛瑙少有瑕疵 假玛瑙则...
- 古玉器的三忌四畏 首忌接触油腻
- 民间收藏忙荧屏鉴宝热 专家呼吁找准平...
- 文物专家今天鉴宝 家中古董大多太新
- 珠宝鉴别:妙法巧对奸计
- 虎年春节新浪收藏举办免费鉴宝赛宝大会
- 收藏须小心 借错眼也上当
- 教你如何鉴别和养护奇石
- 收藏圈里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事
- 文房古玩收藏手册
- 名家书画变态克隆造假法辨识
- 奥运海报收藏:抓龙头 藏老货
- 1960年2元纸币市价是多少
- 古籍中日本人形象演变:从"...
- 书画辨伪还需新思维
